《水浒传》第一回中就描写了江西龙虎山,形容它是“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足见施耐庵认为龙虎山的美景是惊世骇俗的。
道教圣地、碧水丹山、古崖墓群是龙虎山的“三绝”,也是别人无法模仿的,对于这个道教发祥地,即使没有信仰的人,一生也要去一次,那就让我们开启龙虎山之旅吧,来此走悬空栈道、乘竹筏、看悬棺表演、进天师府,收获愉悦的心情。
话说东汉中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山神知觉,吩咐龙虎现身,从此历代天师皆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沿袭余年不断,道教的故事还在不歇地流传着。
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四方道徒云集,成为道家的中心,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泸溪河两岸的奇峰、崖墓也都被蒙上道教神秘面纱,有“仙岩”、“仙棺”、“仙人城”、“神仙窟”,处处染上了仙气,是名副其实的“道都”。
在江西众多山水风光中,只有龙虎山屡屡受封于朝廷,历代天师频频奉诏入觐,均得到封建王朝的册封与扶植,命“掌天下道教事”,官至一品,位极人臣,有中国道教第一山之称,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喜马拉雅山”,引得天下文人学士、达官贵人纷至沓来,既谒龙虎道教,亦探奇揽胜。
龙虎山离鹰潭市区并不远,沿着龙虎山大道前行20公里就到了。我来过5次,却没一点腻感。眼见它从3A到4A,再到现在的5A,见证了它的蜕变和门票涨价的全过程。
龙虎山门票元,含观光车、竹筏游,但是经常会对全国所有游客搞免大门票的活动,只须买观光车票(45元)、竹筏游(元)。
刷过龙虎山N次了,印象中还没购过门票,别想歪了,每次我都是从正门进的。此次游览的线路是高空栈道、象鼻山、泸溪河竹筏、仙女岩、升棺表演、无蚊村、桃花洲、仙水岩、上清古镇,虽然景点多,又分散,但好在有观光车往返于各个景区之间,轻松搞。
虽说来过几回,但这条悬空栈道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走,早餐后便急着步出龙虎山道源山庄,到对面坐第一趟观光车来到栈道。
有些人对龙虎山有点误解,认为这里的山不陡峭,其实此山也险峻异常。
进门即有一座浴仙池映入眼帘,天气不理想,拍不出好照片。
悬空栈道像一条游龙蜿蜒缠绕在悬崖峭壁之上,全长3公里,雨刚停,山里的空气负氧离子超标,一路上自带仙气,雾来山更佳,雾去山如画。龙虎山属于丹霞地貌,在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中排名第四。
排衙群峰,丹霞峭壁,气壮山河。
峰回路转,人生也是如此。
循着指示牌望去,“小仙女岩”赫然在目,相比仙女岩,这个形态小一些,但很形象,应该是少女无疑了。
途经了“一线天”,相比其他名山的,这个有点宽,胖子可以横着走。
张天师为试试手中的剑是否锋利,挥剑朝山头劈去,果然如传说中的厉害,形成了“试剑石”。
不要只顾着行走,记得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的风景,沧海桑田造就了种种奇观,“蜡峰”是峰林中一个孤立的石柱,平地拔起,四面如削,顶部呈火焰状锥形,如蜡烛般照亮天地。
“雄狮回首”则酷似一头回首张望的雄狮,起伏的石梁形似狮头、狮身,而水蚀岩槽和额状崖组合成雄狮的面部,栩栩如生。
红色的丹霞山崖与山谷中绿色的植被搭配,毫无违和感,一个暖色,一个冷色,妙,妙。
再往前走,又见一座山神似一只抬头望天的青蛙,叫仰首蛙。
走着走着就到了终点,一看时间,走了一个钟头,此时眼前竟然出现了一个大瓜:象鼻山!
不要以为只有桂林才有象鼻山,桂林的是亚洲象,而龙虎山的则是非洲象,比桂林的大,还是一头绿色大象,而且是耐旱的,不用汲水。
鼻子粗又长,杵在地上几千年了。景区还贴心地在最佳位置建了一个悬空玻璃观景台,供游客在象鼻前合影留念。
出了象鼻山东门,对面的山头上还有一个观景台,在这里能看到大象的另一面。
除了悬空栈道,龙虎山无须再爬山了,就如浙江的雁荡山,游山不爬山。
如果你就此以为龙虎山缺水,那你太主观了,泸溪河的景色是明摆着的,似一条逶迤的玉带,把龙虎山的奇峰、怪石串联在两岸,这是龙虎山最精华的景区,必须坐一坐竹筏。
龙虎山的竹筏游类似武夷山的九曲,但竹筏已不是往年由竹杆捆绑的了,而是用一根根空心圆钢做成竹筏的外貎,刷上绿漆后很难分辨出,乘坐很安全,也不会有水花溅湿鞋,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世人只知道漓江两岸美如画,却不知泸溪河美成了仙,来这里放下心防,弯腰触摸顽皮的河水,你就会变成一个孩子,忧虑全消。
从码头上筏,漂到终点仙水岩,七里之内有多座山峰,奇峰逼岸,精华是仙水岩这段的24座山崖,一崖一景。如果没有龙虎山的钟灵毓秀,就可能吸引不了张道陵的到来。
河水缓缓流动,让坐在竹筏上的我们感觉不到颠簸,船工都是当地的村民,在讲解两岸的传说典故时会夹杂很多辇段子,使年轻的女游客想听却又有些反感。
河水碧绿似染,楚楚动人,水质优良,是可以喝的那种。岸边的景色非常美,各显其态。
水缓时款款而行,水浅处游鱼可数,水深处碧不见底,与山岩相伴,构成了“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的奇丽景象。
神仙居住的地方,自然是仙境,随着竹筏顺流而下,僧尼峰、仙桃石等一个个奇峰异石悠悠迎面而来,景色不断变化,一动一景,人在画中游,心境随着水面的微澜涌向了远方,这样的景色非常眼熟,是的,在漓江上见过。但即使看过了甲天下的漓江,如今在这里,我还是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偏爱。泸溪河素称“小漓江”,若论天然、论野趣、论奇景、论水质,又公认“胜似漓江”。
龙虎山的很多绝美景色只有坐在竹筏上才能欣赏到,在陆地上是看不到的,河两侧奇峰突兀,千姿百态,最有趣的是“十不得”景观,有“云锦披不得”、“蘑菇采不得”、“玉梳梳不得”、“仙女娶不得”、“尼姑背不得”等等。这些逼真又“不得”的景观中,个个隐含着奇妙的传说,听来活灵活现,拍掌叫好。
转眼漂到了“文豪石”前,像不像大文豪鲁迅先生,那突起的前额、浓密的眉毛、粗黑的短髭、凝重的眼神、严肃的面容,无一不象,太逼真了,不禁想起他那句名言“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他出现在这里,倒是顺理成章。此刻他端坐在河边构思,文思肯定如滔滔不绝的河水吧,一篇篇铿锵有力针砭时弊的檄文又将横空问世。
山有山的故事,石有石的传说,行至四座峰并列处,筏上的导游解说道,远处中间的山头是一个老头扭头偷看尼姑庵的尼姑,而右侧头戴花枝的老太婆,正瘪着嘴吃醋哩,这一生气就是千年。
在金钟峰石壁上,高于水面2米处有一洞穴,外形很像盛水的木勺,这是“十不得”中的“丹勺盛不得”,传说张道陵炼丹时用的就是这把勺子。
泸溪河竹筏漂流是最轻松愉悦的项目了,小小竹筏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让人犹如驶入了仙界。
我们常说去西藏是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而来龙虎山身体不用在地狱,眼睛也能在天堂。
漂了40分钟,弃筏上岸又看到了天下第一绝景“仙女岩”,它似一位纯洁的女子刚从泸溪河出浴上岸还没来得及穿上浴衣就被你撞见了,很难想象天然形成的石崖居然像到这种程度。我暗自观察四周游客的反应:饶有兴趣者有之,大声感叹者有之,掩面含羞者有之,认为有伤大雅者有之……而在众人的眼光里,仙女依然坦荡而从容。不过,与几年前相比,没那么逼真了,上半部分的一丛草已掉光,年轻的女导游打趣道:现在长成老妪了。
龙虎山最吸引眼球的是升棺表演,从仙女岩出来,过浮桥,就是桃花洲,以前要坐摆渡船过河,现在有浮桥方便多了。桃花洲是观赏升棺表演的地点,也是帐篷节举办地,大家晚上可以在此混帐。
站在桃花洲,朝对面山体上望去,但见一个个大小不一、高低不一的洞映入眼帘,那都是墓穴,有的一洞一棺,有的一洞多棺。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墓,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而墓内所葬的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冒险葬进悬崖的洞穴里,是如何放上去的,引来无数人来探奇,央视《走近科学》节目也专门来探究过,即便是到了宇航员能上天的今天,要完成这样的高难动作依然十分困难,请问我们的先民是怎么做到的。
一个仙女岩,一个崖墓,它们一个是生命的起点,一个是生命的终点,大自然把它们同时安排在道教圣地,是否蕴含着元宇宙的奥秘呢。
现在每天都有崖棺吊装表演,上、下午各2场,这是一场穿越时光的猜想,由采药的农民向游人生动还原丧葬过程,展示古人的神操作。
一挂鞭炮响起,一位着*衣者自山顶轻轻腾空跳起,拽着垂到江面的绳子而下,灵活的身躯在空中表演杂技动作,一会儿从天而降,一个倒栽葱,滑下几米,一会儿如春燕展翅将整个身子缠在绳索上,试图演示年前古人悬棺崖葬之谜。药农祖传绝技令人叹服,可悬棺之谜依旧还是迷。静静躺在崖洞内的古越人,日夜聆听着泸溪河的吟唱,可就是不开口说出崖葬的秘密。
几叶扁舟徐徐驶来,每条竹筏上站着一位头戴雨笠的渔民,一端栖着几只大鸟,他们是来表演鸬鹚捕鱼的。
只见硬朗的鱼公们不时变换阵型,一边挥舞着竹竿敲打水面,吹响口哨,天生的抓鱼高手鸬鹚乖乖地一个猛子扎入水中,一会儿钻出了水面,鸬鹚都训化成了国家一级演员,让游客们欣赏到了一幅久远的画面。
神奇的还有景区里的无蚊村,叫许家村,传说他们是许真君的后人,也有人说他们是河南许昌许由(尧帝晚年禅让君位给他,他推辞不受)的后人。我们欣赏完升棺表演便走进了这个村,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小村,人丁不旺,村庄座落在山窝里,只一面对着泸溪河,这样的地理环境按理说是最易滋生蚊虫的,可是几百年来村里没有一只蚊子,这不科学啊。
住在这里,神仙也会羡慕。
几户村民开起了餐馆,个别农户还开了民宿。
中午我们就是在村里用的餐,菜的颜值不高,但口味却受到了全桌人的一致首肯。
村民说,许家村以前也有蚊子,一天晚上张天师的老母被蚊子叮醒了,孝子张天师闻讯就挥动手上的扇子,这些蚊子哪经得起天师的功力啊,全被赶到河对面的另一个村子里了。大师跟我这个俗人一样,也是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站在村口,河对面崖壁上有一大景观,叫“九虎一龙壁”,类似阳朔的“九马画山”,能全部看出来的必定是真龙天子,考的不仅是眼力,还有想象力。你,看出了吗?反正富龙我怎么看也没看出自己的属相。
吃饱了赶路,乘景交车到达正一观,紧接着换乘观光车去了上清古镇。
江南的古镇很多,而属道教文化发祥地的却唯有上清古镇。要了解龙虎山的道教,就必须走一趟上清古镇。
上清古镇,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泸溪河从家家户户的屋后无声地流过。
进入古镇首先夺人视线的是这座高大的张道陵塑像,这是古镇的形象代言人。
往前走几步,就见到了隐在一隅的留侯家庙,这是汉朝张良(字子房)、天师张道陵及其家族祭祖的地方,里面供奉着张良、张道陵和其后的六十三代天师。为何不叫张氏家庙呢,因为张良被封为留侯,所以叫做留侯家庙。
长约2公里的古镇像一本揉皱了的线装书,街道青石板铺就,户户屋檐微微翘起,门扇上的朱漆已然暗淡,辟邪的菖蒲早已枯萎,只剩下大门两侧的对联还鲜红着。
漫步在街上,无须担心横冲直撞的汽车朝你驶来,两侧民居、店铺鳞次栉比,顺着一家一家的店铺逛过去,不一定要买东西,重点放在端详这些老房子,几乎为木质结构,二楼有窄小的阁楼,昏昏暗暗的堂屋里不知道藏着多少幽深的往事。
开店的小老板摆放着竹筒酒、葛根粉、板栗等地方特产,有几家小店则售卖着道教物品,还有几处卜卦的小摊,而我是不问今生,不求来世,佛系,佛系。
街上不时有道士路过,他们可以娶老婆,可以喝酒,可以吃肉,了电影《少林寺》中主角的一句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由于不是旺季,算命先生微闭着眼睛,老人的茶蛋摊前看的多买的少,顾客寥寥,镇上的居民期待游人的光顾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上清古镇有不少美食,如天师八卦宴,这是张天师招待贵客的一套养生宴席,以“五行道法秘制、五味调合养生”为原理,由养生茶、养生酒、养生果、养生汤、家备土果、家备便菜、道家青精饭、清心粗粮及按太极八卦命名的八大养生主菜组成。
上清豆腐也不错,这里的豆腐因水质好,加上传统的手工工艺十分地道,具有白、嫩、香、滑的特点,上过《舌尖》。很多女人说,男人都喜欢吃嫩豆腐。
古镇上最值得称道的要数天师府了,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怎么都是春天),龙虎山来了位风尘仆仆、气宇轩昂(都是这样形容伟大人物)的行者,当他来到龙虎山时,被这方仙地圣土陶醉了,不走了,在此筑坛修炼“九天神丹”。这个炼丹之人,就是中国道教的第一代天师——张道陵。
张道陵在龙虎山肇基炼丹创立道教之后,用法术给人治病,吸引信徒,与*巾*首领张角同为当时的宗教领袖。张角起义被镇压了,张道陵创立的教派却生存至今。
这里气势雄伟,仙骨傲然,龙虎侍卫,香火缭绕,胜于杭州的法喜寺。在府内走上一圈,薰一薰这里的仙气。
天师府的道长是世袭制,就如邻国的金家,天下只能是他家的,老子死了儿子来接班,别人无论怎么德才兼备都没份。传说到了第30代天师张继先这代有则故事,张继先12岁应诏,宋徽宗问:“卿居龙虎山,曾见龙虎否?”张继先答:“居山,虎则常见,今日方睹龙颜”。这位小天师真是伶牙利齿,哄得皇帝龙颜大悦,又从国库里拨出一大笔专款修缮他家。天师府得到赐帑营建,所以规制宏大壮丽,从此,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道教组织开始形成。
人家的寺庙都建在深山老林,远离尘世,超然物外,天师府却生怕寂寞了似的,身居闹市,围墙外是密密窄窄的居民楼宇,吹来的风都带着市井烟火气,如此也顶好的,免了香客跋涉之苦。
张道陵炼丹的场景,我们没法看到,但他的办公大院和住宅小区,我们可以见识,但见院内古树参天,这些古老的樟树印证了天师府悠久的历史,环境很幽雅,集历史底蕴与美貌于一身,似误入了某个江南园林,一块大石立于道旁,上刻“龙虎天下绝”五个红字,道尽了它的特点。
沿甬道前行是跨路横建的石牌坊,上刻“仪门”。
进入庄严的玉皇大殿,上一炷香,祈一个福,感受来自道教祖庭的道教氛围。
天师府不光供奉着张道陵,还请来了三清天尊、何仙姑、妈祖、*大仙、吕洞宾等众多神仙,也有关羽、范蠡等真人,有他们在天师府内,张道陵不寂寞。
府西侧有座不太显眼的仁靖碑亭,却很珍贵,内有青石雕刻石碑一座,是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年)敕立的,碑文上有字,为元代书法大家赵孟奉诏所撰写,据说一个字(真迹)现在值30万元。
往后挑个10月初的日子,再来这里参加龙虎山道教文化节,感受一下庄严而隆重的法会。
古镇对岸是桂洲村,明朝宰相夏言的故里,看上去也很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