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韶关有个闻名世界的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它的出名与两个河南人密不可分。一个是我国矿床学家河南南阳人冯景兰(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弟弟),他把这种红色的岩石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一个是明末河南浚县的“老县长”李永茂(也是南阳人)把廉白山更名丹霞山,他被称为“丹霞山祖”。
嘉庆?浚县志关于李永茂的记载崇祯时期,有个叫李永茂的邓州人,来到直隶大名府浚县任知县。李永茂(—),字孝源,号约生,今邓州市城郊乡大李宅村人。《邓州志》记载他“生而倜傥伟异,读书日积一寸。”
明天启七年(年)李永茂中河南乡试解元,崇祯十年(年)举进士,授浚县知县。在浚期间,“廉敏有为,赈饥恤士。盗发,督兵剿捕,夺回所俘子女千数,悉遣还其亲*。又营建石城,浚人立碑颂德。”因*绩卓著,崇祯帝特御书“洁己效忠”匾额,褒奖他为“豫南国士无双,河北循良第一”。
河南浚县县衙崇祯十五年(年),授兵科给事中。其所上陈的“辩贤奸、审利弊、蠲税徭、治河恤民”等30余事,均被朝廷采纳。崇祯十七年(年)二月,奉使去留都(南京)。不久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尽,福王朱由崧逃到淮安,永茂与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凤阳总督马士英等迎福王入南京称帝,号弘光。次年五月,南京陷落。朱由崧败亡,唐王朱聿键即帝位于福州,号隆武,诏永茂为兵部侍郎,不久又派永茂总督江楚,兼理粮饷。不久又晋升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并特赐蟒玉尚方剑便宜行事。后因父病故,永茂去芜湖奔丧。隆武二年(年),朱聿键败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被执遇害。次年,李永茂与瞿式耜(si)等复拥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帝位,改元“永历”。加封永茂为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入参机务。永历二年(年),羊城失守,永历帝败走桂林。眼见南明*治黑暗,派系林立,相互倾轧,无力回天,永茂就同弟充茂芒履(芒鞋)道服避居廉白山(今丹霞山)中,历尽辛苦,四月病逝,终年四十八岁。永历帝赠永茂武英殿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谥“文定”。永茂文才武略兼备,史称“尽有相才”。
广东丹霞山李永茂的弟弟李充茂,号鉴湖,官至明礼部主事,天性忠孝,文武双全,臂力过人,文章诗赋,下笔立就。崇祯帝殉国后,充茂就跟随兄长一同隐居廉白山中,伺机反清复明。后来,他看到抗清未遂,复明无望,就继承兄长的遗志,锐意经营廉白山。
他首先在山顶的云岩、雪岩及虹桥之下,筑墙多堵,以巩固岩沿基围。接着又开井引泉,构筑亭台。经过他的努力开发,全山初具规模,原来不甚出名的廉白山开始兴旺发达起来。
广东丹霞山清顺治八年,李充茂带领两个侄子,扶先人灵棺北上河南邓州故乡安葬后,又独身一人返回廉白山隐居。
后来,他到广州海幢寺,拜天然和尚函罡为师,剃发出家,法名今地。
李永茂、李充茂兄弟与廉白山的因缘,初起于李永茂抚*赣州为父亲奔丧之时。
当时官员父母身亡,要辞官守孝三年。但因家乡邓州战乱,兄弟俩不得已扶棺到还算太平的岭南,到达仁化县境内。见大山绵延不断,山岭奇险,李永茂敏锐地意识到天下大乱将至,这里是乱世避居的好地方。李永茂步行百余里,亲自考察了数座山峰,或者地形不利守御,或者缺乏水源,没有找到理想之地。
有一天,他与当地的几位文士喝茶聊天,谈到县城东二十里的廉白山。李永茂大感兴趣,第二天就约上诸文士一道乘船进山考察。李永茂不避艰险,攀藤扶树,从山脚到半山霞关,再到山顶海螺岩,当晚宿于山上六祖堂。亲自考察后,李永茂认为廉白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上有多处岩洞可以居住,柴草水源都不是问题,是躲避战乱的好地方。
广东丹霞山于是,李永茂就拿出积存的俸禄一百二十两白银,向当地人买下了廉白山,并将父亲的棺木暂时停放在廉白山对面的石云山。
李永茂虽是隐居廉白山,避乱生存,但他苦心经营,规划开山,率众族人修路凿道,筑舍开田,邀朋聚友,成为廉白山的开山鼻祖,并改其名为丹霞山。
广东丹霞山李永茂去世后,其弟李充茂邀请师兄、广州海幢寺澹归和尚来丹霞山,将丹霞山施舍给了他。
康熙元年(年),澹归来到丹霞山,主持兴建别传寺,开辟道场,使丹霞山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粤北一大丛林。
李充茂写有《丹霞山记》,详细记载了他兄弟二人隐居深山,开发丹霞的辛劳感叹。
广东丹霞山的得名,亦与南阳有关。清康熙三十九年,广东布*使鲁超的《丹霞山志序》记载:
“丹霞者,韶阳(今广东韶关)仁化县之山也,初未尝名,李公先为虔抚,后与弟鉴湖奉母避乱于此,以百余缗买山而居。公南阳人也,南阳古有丹霞,为烧木佛胜地,公以此名山,其不忘故之心为可知矣。”这里提到的南阳古刹丹霞,即为今南阳南召县留山镇丹霞寺。该寺在唐代由著名的禅宗天然和尚创建。烧木佛是一段禅宗公案,天然和尚为了让人们明心见性,大胆将木质佛像投入火中烧掉,颇为惊世骇俗。
广东丹霞山唐、明两代,南召境属南阳郡邓州,邓州治所距丹霞山(寺)仅一百公里。李永茂兄弟因为和丹霞寺的开山鼻祖天然禅师是邓州同乡,所以他们对丹霞山(寺)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数次到这里朝拜和游览,对这里的寺院和周围自然景观十分熟悉。
山中岁月长,寂寞无由说。
在他们反清复明失败而忧愤填膺、隐居山野的时候,怀乡之情就更浓烈,再加上两地的地貌景观有相同之处,为“不忍忘本”,他们便以家乡的“古丹霞”来命名隐居地的山名。
广东丹霞山对于李氏兄弟二人依据家乡的名山在广东仁化县命名和经营丹霞山之举,家乡的《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也有这样一段话:“广东韶州亦有丹霞山(注:此地并无丹霞寺)。南明隆武时,邓州李文定公永茂,丁父忧,自南赣巡抚避居此,以长老诸峰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与南召丹霞类,因名丹霞。……文定公死,其弟鉴湖旋里后,复来丹霞为僧,名今地,号一超,遂与此丹霞(指南召丹霞)遥相映辉。”
河南南召县留山镇丹霞寺广东丹霞山,历数千年而兴于李永茂、李充茂兄弟,与南阳的甚深渊源,冥冥中似有天意。
今日丹霞山大放异彩,享誉世界,李氏兄弟筚路蓝缕的开辟之功实不可没!
(特别鸣谢《浚县志》、《邓州志》、《丹霞山志》!)作者:黎阳海川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牌抢购(广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