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研学之旅是结合丹霞山的地质地貌、动植物、人文历史等展开趣味性与科普性共存的研学课程。
导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互动过程中的趣味知识,体验特色课程,让同学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创造更多的思维空间,引导同学们从不同角度重新认识大自然,充分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特殊关系。
乃见关河千万岁,丹霞壁立巧工神
为什么丹霞山是红色的?
丹霞地貌又是怎么形成的?
丹霞山上有哪些稀有的植物......
本次研学
高一20班和高二12班的同学们
背起行囊,对话自然
让知识从书本上得到延伸和拓展!
DAY1:初识丹霞
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韶关丹霞山,在正式行走在丹霞山科考路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完成丹霞山地质博物馆的闯关挑战。
在观察丹霞地貌的大沙盘时,同学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丹霞地貌。研学导师的讲解以及趣味的科普影片,更是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到丹霞地貌的成因和特点,这也为接下来两天的课程做好了铺垫。
紧接着,我们还通过闯关博物馆内的地球科学厅、丹霞地貌厅、丹霞生物厅、丹霞文化厅,多方面了解丹霞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用科学的探究方式对丹霞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同学们亲自体验科学而有趣的丹霞地貌沉积实验,才能深入了解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掌握认知丹霞地貌的形态特点。
DAY2:地质科考
年,地质学家冯景兰等人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自此开启了丹霞研究之门,使得“丹霞地貌”成为一种完全由中国学者发现、研究并命名的地貌类型。这次我们将化身为地质科考员,深入丹霞山最经典的地质科考1号、2号线路,近距离感知丹霞山地理地貌。在考察的路上,同学们不仅认真听取研学导师讲解,还能够通过导师的引导提出自己的问题。行走在大自然里,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处处皆学问。
同学们在行走的过程中也观察到丹霞山不同的植被类型特点,了解到植物的生存和繁衍的智慧,真正体会到生物书中所说的植物之间的绞杀博弈。
一天的实地考察,同学们对丹霞地貌的特征和成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同学们穿过崩积洞穴,走过一线天奇景,亲眼领略到丹霞地貌的雄奇险峻;触摸赤壁丹崖,深入体会到构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的时间沧桑。
昼观丹霞奇景,夜探昆虫王国。丹霞山的夜晚是昆虫的派对,各式各样的小动物都会活跃起来。同学们跟着自然导师的脚步,一起探索属于夜间动物界的秘密。
DAY3:再见丹霞
最后一天的研学,虽天气不似预期,但是我们仍然走进了丹霞山的五号线,继续我们的研学课程。丹霞山良好的气候环境和复杂的地貌结构,成为大量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这里也是我国南方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和物种基因库。
穿过丹霞山下这条观鸟小径,同学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展板和鸟巢模型,再通过导师的讲解,同学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鸟类。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同学还在环顾四周寻找鸟儿的踪迹,以及各种有趣的植物。在林中漫步,同学们都会用手机记录下沿途的地质景观和沿途动植物,相信这是一次很不一样的自然探索体验!
本次丹霞研学之旅,同学们不仅近距离接触到大自然,感受丹霞山独特的风景,对丹霞地貌不再是停留在书上的文字,而是化作实景停留在心上。
在研学的过程中,我们更是丰富了地理和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懂得了如何在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希望丹霞山研学之旅,能够成为同学们成长过程中珍贵的美好记忆。
来源:美程国旅
审核丨朱先桥高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