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火爆朋友圈的ldquo丹霞地貌rd
TUhjnbcbe - 2021/7/5 3:48:00
程少为医生 http://m.39.net/pf/a_8505686.html

打捞一段历史记忆收藏一份乡土情怀

冯景兰,探索地质直到生命尽头

他是哲学大师冯友兰的弟弟,虽不像其兄长那样赫赫有名,但在地质学界却是一位响当当的学者。

他育有三男三女。他教化砺志,家学繁荣,因此俊彦云集,英才辈出。冯钟豫是水利专家,钟潜是高能物理所研究员,钟潮是金属研究专家,钟广、钟燕继承父业,是地质学家。钟芸是北大文学教授,其夫任继愈是著名学者、北京图书馆馆长。

他从事地质教育50多年,为祖国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为地质勘查、地质教学和能源工业建设争取资助,打下了中国能源工业和地学教育的基石。

他注重实地调查,学术成果颇丰。撰写了近百篇论著,为这些地区以后的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参与编写了五种地质教材,补充丰富了各大院校的地质教学内容。特别是参与主编的《矿床学原理》,是矿床学的系统专著和教科书。

书香门第留学美国

冯景兰(~),字淮西、怀西,中国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一级教授。

年,冯景兰出生于今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冯景兰的父亲冯台异是清朝进士,曾做过湖北省崇阳县知事。冯母吴清芝携儿子友兰、景兰和女儿淑兰(即冯沅君)三人随居崇阳。

为了倡导“实业救国”,冯父曾协助张之洞兴办“洋务”,勘探湖北大冶铁矿。

因此,幼时的冯景兰得以见到各种各样的矿石,喜得大冶矿石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因此,他对自然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投身地质研究。

湖北大冶铁矿

不幸的是,景兰幼年丧父,以后靠母亲教育成人。

景兰小时候在家乡私塾受启蒙教育,后来就读于县城小学。

年,考入开封省立第二中学学习,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年,冯景兰考取公费赴美留学,进入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矿山地质及矿产学,年毕业,获得“矿山工程师”职称。

哥伦比亚大学

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矿床学、岩石学和地文学。

年,26岁的冯景兰硕士毕业后,抱着振兴工业、寻找矿产的热情,带着他的智慧与知识,回到了坎坷动荡苦难的祖国,从此终生献身于地质教育和矿产地质勘查事业。

学成归来教书育人

留学回国后,冯景兰历任河南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地质学教授、地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年,冯景兰从清华大学,调任北京地质学院一级教授。

年,北京地质学院并入武汉地质学院。原来的北京地质学院,成为武汉地质学院研究生院(今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冯景兰继续留在北京的研究生院,指导培养研究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导师。

他先后指导约20个研究生。这些学生如今已经是学部委员、教授、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等,“桃李满天下”。

冯景兰毕生从事地质科学教育数十年,为国家培育了大批地质人才。

冯景兰院士(中)与他人合影

他注重讲课。每年新生入学,冯教授以他浓重的河南口音和极为响亮清晰的口语,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地质科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们很快对地质学有了初步认识和浓厚兴趣。

冯先生讲课很有条理,注重讲课的系统性,因此学生们的听课笔记很好记。他还经常补充新的内容,要求学生做读书报告,甚至用英语讲授矿床学。

除此之外,他还十分重视课外教学,使学生从实物中来认识和印证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从实践中来理解和巩固书本上的理论。

在简陋的图书馆里学习的联大学子

他总是鼓励课外考察,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地质工作。

每次野外考察,他总是大步走在最前边,学生们必须紧步才能跟上。高山密林,*蛇猛兽,雪山草地……他们的探索之路,危险艰辛但充满希望。

在行进途中遇到地质现象,冯先生就详细讲解。同学们虽然感到劳累,但收获则是丰富的。

作为近代中国矿床学的重要奠基人,冯景兰潜心研究矿床学问题,并充分利用野外实地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及时提炼上升为理论,并吸取国外地质学新知识,编成教材——《金属矿床类型》及《矿床学原理》。

这是冯景兰首次参与主编的,以中国实际材料为主的教科书。

在编写教材工作中,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原稿上逐字逐句地斟酌、修改,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

实地调查著述等身

学成回国后的数十年中,冯景兰一方面奔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地质学和矿床学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做了大量基础地质工作。

尤其对两广、陕北、河南、四川、西康、云南及东北大兴安岭、黑龙江流域等地的地质调查,撰写出近百篇地质学术论文及调查报告,为这些地区以后的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国家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中州大学,决心治理*河

—年,冯景兰任河南中州大学讲师、教授和矿物地质系系主任。

教学之余,冯景兰多次来到开封北郊,就沙丘的形成及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从此,他与治理*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河南大学

年,写成了《开封附近沙堆之成因分布与风力水力风向之关系》等文章,探讨*河岸边沉积物的成因等问题。

在两广地质调查所,命名“丹霞地貌”

—年,冯景兰任两广地质调查所的技正(即旧时中国技术人员的官职)。

他先后调查广九铁路沿线地质、粤北地质矿产和粤汉线广州至韶关段沿线地质矿产综合考察工作……

广九铁路

特别是在广东韶关仁化县丹霞山,他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红色砂砾岩层。

这种岩层在千百万年的地质变化过程中,被水蚀、风蚀,形成了红色山块群。其中,有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有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

广东韶关丹霞山

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特殊的地文现象,把这一红色沙砾层命名为丹霞层,将由此形成的奇峰林立的独特景观——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

这一命名,在国内外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并沿用至今。

在北洋大学,编著出版《探矿》

—年,冯景兰任北洋大学教授,讲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普通地质学等课程。

这段时期,他不仅潜心于国内的地质调查工作,而且对国际上的地学动态也十分重视,并且尽量将重要的信息介绍到国内,以提高国内地质工作的水平。

《探矿》

比如,为了促进中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他于年编著出版了《探矿》一书。内容全面且简明扼要,介绍了当时国际先进经验。该书一版再版,发行甚广。

这本书也是如今的《找矿勘探地质学》前身。

同年,他发表了《放射性与地热学说》一文。而直到上世纪70年代,地热地质才在我国较为广泛地传播和应用。

在清华大学

致力于玲珑金矿的地质研究

年起,冯景兰任教于清华大学地学系。不久,兼任地学系系主任,讲授矿床学、矿物学和岩石学等课程。

清华大学地质系师生合影冯景兰(前排右三)

此间,冯景兰利用多个寒暑假,调查了河北平泉、山西大同、山东招远以及泰山等地的地质和矿产。

他是招远玲珑金矿地质研究的先驱之一。近十多年,玲珑金矿的地质研究才是兴盛时期。

年西南联合大学结束,师生回北平、天津原校。冯景兰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

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

写成专著《川康滇铜矿纪要》

—年,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被迫南迁,在昆明与北京、天津等高校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冯景兰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年间,他还兼任云南大学工学院院长和采矿系系主任。

西南联大旧址

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参加了四川、云南、西康(当时有西康省建制)等西南三省铜矿的勘探,以及滇缅铁路沿线矿产的调查,对三省铜矿的成因类型、成矿时代及分布规律等,做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分析。

年,冯景兰写成专著《川康滇铜矿纪要》。

在这部书中,“关于西南铜矿的地理分布、造矿时间、母岩、围岩、产状、构造及矿物成分等均略作分析,以推论其成因,并估计其储量,研究其产量多寡、矿业盛衰之原因,以及其将来发展之可能途径。”

由于该书既有较高的理论概括又有实践价值。因此,荣获当时教育部的学术奖。

在北京地质学院

主张根治*河,提出“封闭成矿学说”

在这里,除了担任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冯景兰继续深入地质考察研究。

年,被聘为*河规划委员会地质组组长。

他还被任命为新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新中国地质工作的全面规划。

年开始建设的新校工区大门

他提出了“治河必先知河”,多次参加*河河南段的勘测,为治理*河提出了地质基础方面的依据。

年3月,应水利部邀请,参加豫西等地*河坝址的地质勘察,并写出报告。其中的《豫西*河坝址地质勘测报告》、《*河的特点和问题》等文章,可以说是治理*河工程地质基础方面的力作。

河南三门峡*河大坝

50年代时,冯景兰还多次着重指出*河含沙量的问题,认为这样高度的含沙量,不仅使下游河床淤高,因而泛滥、迁徙,影响到防洪和航运,而且淤满水库,填满渠道,严重地威胁到水库寿命、水力发电和农田灌溉。

当人们沉浸在悠久的*河文化历史中徘徊时,认真研究这些治理*河的重大课题,无疑更有意义。

*河河南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冯景兰对矿床成因、封闭成矿、矿床共生、矿床定位及其成矿规律等研究上贡献尤大,提出了“封闭成矿学说”。

这在当时具有开创性作用。直到七八十年代,这一学说才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课题。

除此之外,他还写有许多重要的著作:《豫西地质矿产调查报告》、《*河的特点和成因》和《黑龙江水系地区新构造运动的迹象及现代湿地形成的原因》……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可谓著述颇丰。

五七干校

遗憾的是,在十年动乱中,冯景兰被批斗、被劳动改造,资料被劫掠一空,文稿亦丢失殆尽。和许多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他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

尽管如此,他也不放弃地质研究。

年,冯景兰夫妇从江西峡江农村五七干校回京后,他立即翻译国外新出版的《岩浆矿床论文集》中的文章,共译9篇。

年9月29日的早晨,冯先生还在伏案写作,上午便因患猝发性心肌梗塞而与世长辞,享年79岁。

尊重原创欲转载联系我们了解更多家乡人文历史,轻戳以下链接——

云台二十八将中,他是唯一死在刺客手里的战场杀将……

昔日宛县的小亭长,如何成为东汉的首任大司马?

云台二十八宿中,唯一一个抱憾而终的邓州名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火爆朋友圈的ldquo丹霞地貌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