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二轮复习微专题之丹霞地貌
TUhjnbcbe - 2021/7/3 0:04:00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好 http://www.zykyhs.com/

丹霞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岩石地貌,是以广东仁化县丹霞山命名的,在我国分布较广,其中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典型。

丹霞地貌是由红色陆相碎屑岩发育而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

1.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

古湖盆泥沙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2.丹霞地貌形成条件:

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以砾岩、砂砾岩、砂岩为主的红层;红层中的红色主要是岩石中高价铁的含量较高造成的。

丹霞地貌形态的顶与其上覆地层的岩性和风化物有关,顶是一些铁质胶结物和较坚硬抗风化较强的岩性。

受垂直节理控制的陡坡,主要是较大面积的岩块沿垂直节理面发生崩塌作用形成壮观的陡崖。崩塌物堆积在崖脚,崖麓的陡缓受崩塌下来的岩块的影响,块体较大的岩块堆积形成坡面陡,反之则缓。

流水作用在丹霞地貌演化中起重要作用,流水侵蚀可以分为物理的冲蚀(下切和侧蚀)、化学的溶蚀作用等。流水的侵蚀掏空坡脚的物质,加快重力崩塌作用的进程。流水对红层中可溶性成分进行溶蚀,促进水动力侵蚀和风化作用的进行。

3.沟谷雨林形成条件:

有些山谷或者盆地地区由于地形影响,造成了局部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降水,且因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这时就形成了局部的雨林气候,且有着和雨林气候同样的高温多雨特征,再加上这种地形造就该地区的植被,所以被称为沟谷雨林。

4.中国丹霞地貌分布

①广东丹霞山

②福建武夷山、大金湖、冠豸(zhài)山

③河北承德双塔山

④江西龙虎山

⑤安徽齐云山

⑥浙江江郎山⑦湖南崀(làng)山⑧四川青城山、乐山大佛⑨甘肃崆峒山、麦积山

江西赣州通天岩风景区因“丹霞地貌独特,石窟文化深厚”著称,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在石窟所在的岩壁上发现有鹅卵石样的砾石镶嵌其中,也可以看到一排排砾石大小般的小洞穴(图2)。

1.图中丹霞物质属于

A.火山爆发时形成的红色玄武岩

B.岩浆侵入时形成的红色花岗岩

C.河流沉积物,地壳抬升后出露

D.风力沉积物,地壳抬升后出露

2.岩壁上一排排砾石大小般的小洞穴是

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C.为雕刻石窟而留下的

D.风化后砾石脱落而成

福建、湖南、广东等地以红色砂砾岩为主体的丹霞地貌发育广泛。该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平顶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

某地理小组在对上述丹霞地貌考察时发现,丹霞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但不同山体大多存在着山麓和山顶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考察人员还发现,许多峡谷中热带物种所占比重较同纬度其他区域高,尤其在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的坡脚地带,形成了“沟谷雨林”。图10示意某丹霞地貌区的植被分布及“沟谷雨林”景观。

(1)筒述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2)从地形、土壤等角度,分析植物呈“哑铃式”分布格局的原因。

(3)分析“沟谷雨林”形成的有利条件。

(1)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低山脉;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2)多数山体,山麓坡缓,土层较厚,落叶层较多,土壤肥沃,光照和水分充足,植物的物种数量和生物量较多;山顶平缓,土层较厚,土壤保水性好,土壤含水量多,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山腰地形陡峭,土层较薄或无法保留土壤,且土壤水分条件差,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3)位于我国东南部,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气温更高;四周崖壁陡立,使阳光反射更强,沟谷得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的坡脚地带,湿润气流容易进入,降水多,水热条件好;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且山体相互分离,有利于暖湿水汽在其间的流动、扩散。

(1)丹霞地貌的成因可从岩石类型入手,再结合其地貌特征进行分析,丹霞地貌以红色砂砾岩为主体,红色砂砾岩是沉积岩;是地质史上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红色砂砾岩;后由于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中低山脉,垂直节理发育;后经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风化作用等外力作用下,形成顶平、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2)该地是丹霞地貌,平顶山体,麓缓、坡陡的地形,地形影响土壤厚度,进而影响植物分布,导致山顶、山麓、山腰因地形的差异而植被分布出现差异;多数山体,山麓坡缓,土层较厚,落叶层较多,形成丰富的腐殖质层,土壤肥沃,加之光照和水分充足,植物的物种数量和生物量较多;山顶平缓,土层较厚,土壤保水性好,土壤含水量多,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山腰地形陡峭,土层较薄或无法保留土壤,且土壤水分条件差,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少;形成了山麓和山顶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

(3)许多峡谷中热带物种所占比重较同纬度其他区域高,尤其在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的坡脚地带,形成了“沟谷雨林”,即沟谷雨林的形成与河谷温度高、降水多有关;丹霞地貌发育的地方,多位于我国东南部,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气温高;丹霞地貌四周崖壁陡立,使阳光反射更强,沟谷得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增加的沟谷的温度;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的坡脚地带,湿润气流容易进入,降水多;沟谷地带水热条件好,利于植被生长;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且山体相互分离,有利于暖湿水汽在其间的流动、扩散。

在东部湿润环境下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山块拄往具有强烈的离散性,即山块之闻是分离的,四壁陡立,没有山脊相连,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由于山体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较小,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但其小环境差异导致的自然分异却十分明显,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具有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

(1)说出丹霞地貌四壁陡立的主要地质作用。

(2)描述坡顶植被分布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3)同一个山顶同类环带的植被稀疏程度存在阴坡与阳坡的差别,推测其差别并筒述理由。

(4)与山坡顶部植被不同,山谷坡麓地带往往形成高大茂密的沟谷雨林,简述其主要原因。

(1)风化、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

(2)植被呈环状分布;平缓山顶都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中心部位土层较厚,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造成了植被的环状分布格局。

(3)阴坡植被较稠密,阳坡较稀疏;由于丹霞山整体土层薄,水分不易保存,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加剧了土壤的干旱程度,因而植被较稀疏;阴坡光照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植被较稠密。

(4)沟谷地带地势低,是地表水、地下水汇聚地,水分条件好;沟谷海拔低,地形相对封闭,热量条件优越;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

以丹霞地貌为背景考查地质作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材料、图像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地质作用有内力、外力,丹霞地貌四壁陡立主要是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有风化、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

(2)读图可知坡顶植被呈环状分布,外环为旱生灌木草本、中环为灌木,内环为乔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厚度:中心部位土层较厚,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

(3)丹霞山高度普遍较小,因而植被生长的热量条件较好,但阴阳坡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差异较大:由于丹霞山整体土层薄,水分不易保存,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加剧了土壤的干旱程度,因而植被较稀疏;阴坡光照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植被较稠密。

(4)雨林的存在说明该地植被生长的水分、热量、土壤条件好:沟谷地带地势低,是地表水、地下水汇聚地,水分条件好;沟谷海拔低,地形相对封闭,热量条件优越;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

(·聊城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湖南、广东等地以红色砂砾岩为主体的丹霞地貌发育广泛。该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平顶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

某地理小组在对上述丹霞地貌考察时发现,丹霞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但不同山体大多存在着山麓和山顶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考察人员还发现,许多峡谷中热带物种所占比重较同纬度其他区域高,尤其在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的坡脚地带,形成了“沟谷雨林”。如图示意某丹霞地貌区的植被分布及“沟谷雨林”景观。

(1)简述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2)从地形、土壤等角度,分析植物呈“哑铃式”分布格局的原因。

(3)分析“沟谷雨林”形成的有利条件。

[答案]

(1)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低山脉;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2)多数山体,山麓坡缓,土层较厚,落叶层较多,土壤肥沃,光照和水分充足,植物的物种数量和生物量较多;山顶平缓,土层较厚,土壤保水性好,土壤含水量多,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山腰地形陡峭,土层较薄或无法保留土壤,且土壤水分条件差,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3)位于我国东南部,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气温更高;四周崖壁陡立,使阳光反射更强,沟谷得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的坡脚地带,湿润气流容易进入,降水多,水热条件好;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且山体相互分离,有利于暖湿水汽在其间的流动、扩散。

[解析]

第(1)题,丹霞地貌的成因可从岩石类型入手,再结合其地貌特征进行分析,丹霞地貌以红色砂砾岩为主体,红色砂砾岩是沉积岩;是地质史上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红色砂砾岩;后由于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中低山脉,垂直节理发育;后经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风化作用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平顶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第(2)题,该地是丹霞地貌,平顶山体,麓缓、坡陡的地形,地形影响土壤厚度,进而影响植物分布,导致山顶、山麓、山腰因地形的差异而植被分布出现差异;多数山体,山麓坡缓,土层较厚,落叶层较多,形成丰富的腐殖质层,土壤肥沃,加之光照和水分充足,植物的物种数量和生物量较多;山顶平缓,土层较厚,土壤保水性好,土壤含水量多,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山腰地形陡峭,土层较薄或无法保留土壤,且土壤水分条件差,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少;形成了山麓和山顶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第(3)题,许多峡谷中热带物种所占比重较同纬度其他区域高,尤其在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的坡脚地带,形成了“沟谷雨林”,即“沟谷雨林”的形成与河谷温度高、降水多有关;丹霞地貌发育的地方,多位于我国东南部,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气温高;丹霞地貌四周崖壁陡立,使阳光反射更强,沟谷得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增加沟谷的温度;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的坡脚地带,使湿润气流更容易进入,降水多;沟谷地带水热条件好,利于植被生长;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且山体相互分离,有利于暖湿水汽在其间的流动、扩散。

材料一: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

材料二:七彩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千万年前这里曾是茫茫湖泊,河流众多,经过几番地质演化,在外力作用下形成面积大、集中,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有红色、*色等,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条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色彩异常艳丽。

材料三:压砂瓜——在沙砾淤积丰富的冲积扇区域种植的西瓜。种植此瓜要将大量碎沙石覆盖在土壤表层,每年4—5月份种植,7—9月份上市。上市鲜瓜不但个大、甘甜,而且皮厚、质硬,耐贮运。某中学夏令营的同学们走进甘肃品尝了西瓜后说:“早穿皮袄晚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该地区最真实的写照。

(1)概述图中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在河西走廊上种植压砂瓜的优势区位条件。

(3)请简述七彩丹霞的形成中产生色彩斑斓、色调顺山势起伏呈波浪状并有陡峭的奇岩怪石的成因。

(1)沿铁路线分布;沿河流(绿洲、冲积扇)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河流处水源充足;河流处为冲积扇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展条件好(农业基础好)。

(2)冲积扇中多砂石,覆盖土层的砂石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光照强烈,西瓜品质好;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生长期温度高,热量丰富;戈壁地区土地面积广阔,地价低。

(3)该地是湖泊沉积地貌,不同时期的沉积物成分不同,所产生的颜色不同;当地壳运动后,产生地层的水平褶皱弯曲、抬升;受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的影响;地表岩层被侵蚀后,弯曲的岩层出露;侵蚀严重的区域只残留着陡峭的奇岩怪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轮复习微专题之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