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
地质篇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公园总面积平方千米。这里集中发育了多座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山峰。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丹霞山地属南岭山脉中段,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
年2月,广东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因此,现在的丹霞山则用来代表整个景区的名字,而以前狭义的“丹霞山”被称为“丹霞山主山”或用长老峰代替。年8月,广东丹霞山与贵州赤水、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浙江江郎山等5家丹霞地貌景区一起以“中国丹霞”(ChinaDanxiaLandfrom)的名义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年丹霞山风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中国已发现的余处丹霞地貌景观中,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研究最深入的当属丹霞山。
丹霞山已经成为世界丹霞地貌的科学研究基地,也是全国地质公园中独具特色的地球科学科普基地。
丹霞山由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
距今1.4亿年至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距今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景区。
丹霞地貌形成认知
通过几代人对丹霞地貌的研究,丹霞地貌的定义逐渐形成统一的认识:
由垂直节理发育的陆相红色巨厚砂砾岩,经流水侵蚀作用为主而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即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
从定义上看,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为红色陆相碎屑岩系,形态特征表现为具有红色陡崖坡。而红色陆相碎屑岩的形成以及陡崖坡的发育都需要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所有的这些条件都可总结归纳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图|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
图|丹霞地貌形态特征(顶平、身陡、麓缓)
而根据丹霞地貌的成因与类型划分,丹霞山是属于南方潮湿气候丹霞,处于丹霞地貌壮年晚期--簇群式峰丛峰林景观,同时也是发育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丹霞地貌景观。
图
簇群式峰林峰丛景观
典型地质现象及地貌景观介绍
红色砂砾岩相间分布
图片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直径在2mm以上、碎屑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直径在2—0.05mm、碎屑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做“砂岩”。
图|砂砾岩渐层
红色是由于铁的氧化作用而形成的,而沉积岩中颗粒的粗细的分层作用是在当时流水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好时,分选性较好,形成砂岩层;水动力较差时,分选性较差,形成砾岩层,如此循环往复,经历上亿年的沉积以及在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质现象——红色砂砾岩相间分布。
丹霞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类型包括石峰、石柱、石墙、石堡、石脊、峡谷、巷谷、壶穴、洞穴等。
(1)丹霞洞穴的形成:
主要是因硬岩(砾岩)与软岩(砂岩、泥岩)抗风化侵蚀和流水侵蚀的能力不同——外力作用下软岩比硬岩处的反应要强烈得多。在这种差异风化的作用下,往往在软岩处形成洞穴。
图|阴元石(竖向侵蚀洞穴)
图|通泰桥
阴元石的成因主要是受构造节理的控制以及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从而导致裂隙随着物质的不断掏空而逐渐扩大。
通泰桥则是由构造节理、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这几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与金牛山崖壁平行的大型节理在山上水流的作用下侵蚀成洞穴,风化和崩塌作用使洞穴的空间逐渐扩大,最终形成石拱,即现在的通泰桥。
(2)龙鳞片石
锦石岩寺大雄宝殿内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风、雨侵蚀,也不存在明显的化学作用,那这些蜂窝状龙鳞片石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它们的成因主要是岩石孔隙中的盐类物质规律性结晶溶解造成的,而洞穴表面的颜色变化是因为洞穴表面的岩石上生长着一层藻类,春夏秋季(特别是夏季),藻类生长茂盛,颜色多为绿色,而到了冬季,气温低,藻类停止生长,变成黑色。
图|龙鳞片石
盐风化与蜂窝状洞穴的成因:
本质上讲,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大类。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盐类物质在周期性的环境变化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变化,会周期性形成晶体及其溶解。在盐类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体积会膨大,并对周围的岩石产生较大的压力,导致岩石表面的矿物颗粒分解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风化穴。这种因盐类的周期性结晶作用而造成的岩石破坏称为盐风化。
其实呀,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岩石类型上发育的相似蜂窝状洞穴,其主要成因就是盐风化作用了。
生态篇
生物的多样性往往是地球地质结构多样性的一种极为重要的体现,从丹霞山丰富奇特的地形结构中我们不难看出,丹霞山的物种多样性同样包罗万象。
丹霞山在大自然的*斧神工之下欣欣向荣
从地衣形成分泌有机质酸腐蚀岩石开疆辟土,到苔藓出世新芽见曙;从草本植物对此地大刀阔斧,到灌木丛生在这里当家作主,直至乔木屹立,遍布山谷。
据年的《广东丹霞山动植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描述,丹霞地貌作为一种特殊地貌类型,一方面有着与其他亚热带地区相似的植物区系成分,另一方面丹霞山也孕育着独特的动植物种质资源。
根据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广东丹霞山野生维管植物约有种,隶属于科属,其中蕨类植物37科70属种,裸子植物6科8属10种,被子植物科属种;另有栽培植物种,隶属于69科属,其中,裸子植物5科7属8种,被子植物64科属种。即丹霞山全部维管植物共科属种,另有苔藓植物37科70属种,即全部高等植物科属种。
根据《丹霞山常见野生动物图谱》(年版)的记载,丹霞山已知昆虫数量达种,其中20%为中国独有。其中麝凤蝶、宽尾凤蝶和阳彩臂金龟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鱼类余种,两栖类37种,爬行类86种,鸟类种,哺乳动物88种。
庞杂的数据也许会令您目不暇接,但事实是,这些数据每年还在不断更新。年至0年中旬,丹霞山相继发现了7个动植物新种(或新记录种),如丹霞山刚竹、丹霞山天葵、广东假野菰、光柄径边菇、双唇兰、腐生齿唇兰、卡氏伏翼。
丹霞山的高等植物在0年就已经被更新为种,重点保护植物11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Ⅱ级重点保护植物9种。在至0期间,丹霞山的植物增长了近种,已知的动物资源也从年的种增长至种。
这,是否足以说明丹霞山孕育生命的伟大?
除了动植物外,丹霞山还有各式各样的真菌。有丹霞山瘦脐菇、丹霞竹荪、猴头菇等。
竹荪被誉为“菌中皇后”,以丹霞竹荪做成的竹荪芙蓉汤,可谓菌汤中的一绝!
大名鼎鼎的猴头菇,在未采摘的时候呈白色,等到采摘下来干燥以后就变成了浅*色,甚至有的是浅褐色的,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3.5~10厘米,整个外貌看上去就像是金丝猴的头一样,因此大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猴头菇”。
来到丹霞,来一份美味的猴头菇炖鸡,便可享其滋味!除此之外,能吃的不能吃的,有*的没*的,您还真得注意分辨!要是想来上一份菌汤,到咱丹霞山的饭店里,方可一睹为快了!
图文
陈绮琪魏行远
编辑
寇慧月
整合
徐琦杨玉婷
核稿
王超常上晖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