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丹岩·仰望星空
(5.1长假期(2-4号三天营)
我的研学故事:
走进世界地质公园--科考丹霞地貌
星空下的丹霞--探秘星空·夜观萤火虫
研学世界自然遗产地--发现生命趣事一方水土一方人--探秘生态环境下的人文发展
一、课程目的和意义
“地理中国”系列营主题课程,以中国的地质公园为切入点,带领我们的学生,探索地学秘密,领略祖国山河。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发育了最为典型的地貌景观,本课程将以丹霞山的地质地貌核心,围绕生态环境及人文内容,展开趣味性与与科普性共存的研学课程,综合探究丹霞山生态环境现象,学习丹霞地貌的演绎发展,人与自然的相携共生。
导师深入浅出的解说地学知识,生动趣味的科普活动和你寻找学习的乐趣。通过主题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重新认识世界,构造每个学生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
二、课程预期成果
1、走进世界地质公园,了解地质成因,学习丹霞地貌的演化和发展;
2、走进世界自然遗产地,认知植物类型,了解动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在自然环境的学习中,构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理解;
4、认知夜空下的秘密,了解星空,认知黑夜的精灵。
三、课程安排示例
时间
课程主题
要点提炼
第
一
天
上午
集合出发
在车上做好团队分组,建立团队关系;初步了解丹霞山的知识,为活动做准备。
下午
博物馆奇妙日
团队构建:
制定课程目标,构建团队并进行课程开展规则说明。
博物馆百题斩:
1、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博物馆闯关的挑战;
2、综合了解丹霞山的科普知识,为即将开展的主题课程,建立基础。
博物馆导览:
1、了解地质博物馆的学科构造,学习地球基础知识、丹霞地貌知识,动植物知识已经相衍生的人文知识;
2、学习比例尺、方位等地理学概念。
晚上
仰望星空
1、知识讲座,初步了解星空知识,学习认知全天星空方法;
2、户外辨识星空,认识头顶上的星星;
第二天
全天
脚踏丹岩
地质考察:
1、了解沉积岩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了解影响沉积地貌形成动力作用;
3、了解塑造丹霞山地形地貌的影响力;
4、了解丹霞地貌的特征和动力构成。
文化体验:
1、探秘逢山有寨,逢寨有门,逢门必险的古老山寨,认知藏在深山人不知的人文历史;
2、享用寺庙午斋,认知扎根在这方水土的文化。
沉积实验:
1、回顾一天的考察成果,构建对丹霞地貌的全面认知;
2、学生亲手体验沉积过程,并制作专属沉积瓶。
夜观星空、萤火虫
1、了解萤火虫的生活习性,找到最适合萤火虫生长的环境;
2、前往适合萤火虫的生长环境,观察萤火虫的夜间活动。
3、使用光学望远镜,窥探宇宙的秘密。
第三天
上午
生态考察
生态学习:
1、认识自然界的自然演化
2、了解丹霞山的动植物总类概况
3、认识丹霞山的动植物
4、了解有趣的生物现象
结营
生态考核:
1、回顾营期的学习成果,进行动植物知识、地质地貌知识的个人考核;
2、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颁发研学成果奖励。
备注:夜间课程如因观测条件不佳,将进行同主题的室内课程置换。
四、主题课程说明
1、地质学习
导师讲座、实地考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旁观者”到“亲历者”的转变。让知识不再生硬,通过深入了解,真正意义上去了解一个地质地貌的现象、成因。
真实的去触摸丹霞山的地质地貌,感受砂砾岩的特性;亲身去了解地球动力对于山体形态的塑造,将《自然地理》的知识场景化、现实化。
2、生态学习
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特性,探究植物生长的生命要素,以故事性输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以自我探究的方式,收获自己对于自然生态的理解;针对自然中有趣的生命现象,从现实意义上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概念。
结合《自然科学》,让学生从实地认知生态环境。
3、文化学习
客家文化的追溯、客家围楼建筑特点、客家米酒的制作以及客家特色小吃的制作,简单的几个项目,但却是在讲述客家人奋斗的故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丹霞山这样的自然环境下,繁衍生息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本土文化。
走进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感受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的厚重使命,探究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探究一村一品的乡村特色发展之路。让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的实践中去。
4、星空学习
广州市天文爱好者协会与广东星空漫游天文科学俱乐部专职星空导师负责带队
世界上有两个种东西最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人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康德
星空观测埋在你内心的种子。脚踏丹霞红岩,仰望璀璨星空。浩瀚的宇宙总能给你无尽的想象,心胸的开阔在宇宙的无限大中,也得到无限大的增长。广东星空大会在丹霞山这片人洁地灵的地方举办过三届观测活动,观星条件优越,对于体验望远镜的使用,不同星体的辨识,斗转星移的现象,总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感受。
五、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1、内容丰富,多样引导
结合丹霞山优质的资源禀赋,本次营期的内容涉及地质、生态、文化等多个维度,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一地的知识内容。从中去激发学生针对性的学习兴趣,让营期作为一个开始,成就往后的自我探究。
2、张弛有度,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主题定制作为出发点,每一个主题中,都有专业的课程学习,也有活动呈现。让学生即能够获得知识的积累,也能获得学习的乐趣。
3、形式丰富,不拘一格
研学旅行并不是简单的课堂迁移,更多的应该是思维的改变。通过户外课程的开展,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感受自然,更希望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改变学习的思维。
六、课程要求和提示
1、自觉遵循“说话小小声、垃圾不落地、影响身边人”的环保原则;
2、以上活动及具体的时间安排,将以活动实际过程中具体情况调整;
3、建议携带个人常用药品,做好防冻等工作,并携带防雨防晒用具等;
4、建议穿着舒适、柔软的衣服,便于活动的开展,女生不要穿裙子等。
5、活动中要有团体意识,一切行动听从安排,未经工作人员许可,不得擅自离开团体,不得单独行动。
七、印象·丹霞
地学国粹——丹霞地貌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山地貌的命名地,由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因“颜入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的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研究最充分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是世界低海拔山岳型风景区的杰出代表。年对外开放,年被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年8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动植物天堂
丹霞山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现状植被可分为8个天然植被型和1个人工植被型。天然植被型包括18群系和23群丛。8个植被型分别是:亚热带暖性针叶林、亚热带暖性落叶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硬叶常绿阔叶矮林、亚热带山地落叶灌丛林、亚热带灌草丛、湿地群落。其中秀丽锥林、荷木林和马尾松林为优势群系;乌冈栎硬叶林、丹霞梧桐林、紫薇林等为半落叶林;岩壁上还有卷柏、苦苣苔等草本群落,均为丹霞山特色植物群落。
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丹霞山地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东经°36′25″~°47′53″,北纬24°51′48″~25°04′12″。丹霞山风景区东西宽17.5km;南北长22.9km。
土壤:总体土层较薄,呈酸性,农田为水稻田。土壤砂粒含量高,含水量低,质地为中轻壤土、砂壤土为主,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低,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土壤综合肥力低。
气候、水文:丹霞山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网密集,东南缘有浈江(仁化江),中部有南北向贯穿的锦江。年平均气温19.6?C,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约28.4?C;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9.3?C;年降雨量mm;相对湿度75%。丹霞山属南岭山脉中段,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夏长冬短,夏热冬凉,春夏多云雨,秋冬降水较少,秋高气爽。南方北上暖气流沿北江流域河岸低地向北延伸,与北方沿南岭山脉谷地通道南下的冷气流在丹霞山一带相遇、交汇,加剧了区域小气候的环境分异,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使其成为生物多样性生存的一个相对较为丰富的区域。
文化传承
丹霞山不仅仅是一座自然名山,同样也是一座文化名山。目前已经形成了宗教文化、岩穴文化、村落文化、农耕文化等多种文化观念,在当前的发展中,又逐步形成了科普文化,客栈文化等新的文化趋势。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传承,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如延续千年的古老寺庙,神秘的古墓葬、悬棺,随处可见的文人墨宝,点缀山间的乡间村落,给丹霞山的增添了厚重而又鲜活的文化韵味。
技艺传承
丹霞山发展至今已经有1.4亿年的历史的,人类的发展史在丹霞山的对比之下显得非常的渺小。丹霞山用亿万年的历史沉淀了丹霞山深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底蕴,人类文明在丹霞山的发展的几千年时间里,则给丹霞山自然增添了人文的精彩。在人类的发展传承中,留下了丰富的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传统手工编制、有趣的民间习俗都给丹霞山动人的魅力。而丹霞山红豆手工饰品,更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发展起来的全新的手工技艺,既可以作为美丽的饰品,也能够成为丹霞山一门独特的文化课堂。
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