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走进丹霞领略自然暨中大附中年
TUhjnbcbe - 2021/3/21 10:12:00

年7月16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年丹霞山生态科考营在校园葱葱树荫下启程,开始了为期四天的野外考察夏令营。7月16日至18日在丹霞山野外考察,并于7月18日傍晚,踏着碎了满地的阳光返回学校。随着7月19日小组交流汇报与活动总结的结束,本次科考夏令营圆满结束。近年来,我校每年暑期都会组织学生野外科考夏令营活动。今年有广东丹霞山、广东大亚湾和陕西秦岭三个科考夏令营。此次丹霞山科考是继去年罗浮山考察的又一充满了乐趣且收获颇丰的活动。同行的除了我校三位带队老师,还有中山大学的两位博士。大家的心中无不充满了期待与兴奋,就连出发的当天的天气都像是在应和着同学们的心情,分外明媚。大约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感觉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当大家看到所预订的民宿房间时,都惊讶了一番——与一般的酒店不同。这里的每个房间都有它独有的风格装饰,温馨且舒适。当天下午,同学们去参观了丹霞山景区的博物馆,跟随着解说员我们了解到了丹霞地貌的独特与魅力之处,还认识了广东丹霞山这一地区特有的动植物,收获颇丰。丹霞山以它特殊而又典型的地质地貌而闻名,由红色砂砾岩形成,坡面陡峭是其特征之一。要采集标本就要走过那些陡坡,这无疑是对科考队员们的一个挑战。但大家都没有因此退缩,反而士气高涨,比预料中爬得要快许多。在阳元山的嘉遁亭一征中,甚至老师们也感叹本次登上峰顶是以往多次攀爬中最快的一次。不得不惊叹丹霞山的自然风光,造物者的*斧神工,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在每座山顶俯视众山,虽触不及云雾亦有“一览众山”之感。每座山峦没被植被覆盖的红色都显露出石层的硬度,两山之间砂砾的落差带来别样的美感。更有阴阳石——中国古有八卦,讲究阴阳,而丹霞中阳元石与阴元石头恰是阴阳平衡的存在。再说动物,本次科考有幸能见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也是广东省省鸟。白鹇虽警惕,却不至于慌乱,优雅从容。而这几天常去的一家小餐馆里的鸟儿更是大胆,不似平日里见的鸟儿见到人都要落荒而逃,这只鸟儿在墙上的风扇旁来回飞跃,好似在飞翔表演,好不可爱。每天考察归来各小组都拎了一大袋的植物标本,我们小组围坐在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标本。压制标本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袋中的植物上,没有人在意坐不坐在地板上,都各自忙着手里的工作,写标签的,摆放植物标本的,查资料的等等,房间里唯一的声音就是询问老师植物名称和特征。不过偶尔也会有人惊呼“啊!断了!”这时空气中仿佛漂浮着一种淡淡的植物脆弱的茎的味道。最充实的一天当属登观日亭和爬海螺峰。不仅仅只有爬山欣赏风景,我们还需要对海螺峰上的两块软荚红豆植被群落进行样方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又一次体验了分工合作之高效,小组中一人测量,一人记录,一人摄像……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严谨地做好每一个细节。我们还有考察水质,需要到不同的样点,测定水样的温度以及pH值等。在一次只做了单次的试验中,各组测出的ph值相差很大,后来讨论得出必须多次试验,重复实验以得出严谨的结论。这也是同学们在最后一天的总结交流会上相互交流讨论的结果。此外,还有关于软荚红豆化感作用的讨论,初步感受想法之间的碰撞,令人不禁联想起索尔维会议,这种讨论的感觉真是奇妙,就像是有无数个你在观察。当然,不仅有科学考察,还有美味。这里的竹笋很好吃,还有粉蒸排骨、荷叶蒸鸡等,农家三宝非常受欢迎。非常幸福的是,同学们都是自己点菜,非常好吃,完全不用担心是旅游团餐的级别。或许是因为沿途观察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或许是听老师们对丹霞地质和生态植被形象又细致的解说,又或许是有一群齐心协力、心有灵犀的伙伴,在困难的爬山中一路哼着歌的互相鼓励,我们每天才得以快速登上峰顶并顺利完成各项科考任务。总之,这次的科考夏令营有汗水也有欢笑,有困难也有收获,点点滴滴,又悄悄逝去,均留光影于记忆。

图1丹霞山景区正门

图2长老峰观日亭合影

图3制作植物标本、水质测定

图4阳元山嘉遁亭合影

图5登阳元山嘉遁亭

图6斌哥(刘校长)为我们讲解丹霞地质地貌

图7植被调查记录、水质pH测定以及定位实践等

图8参观博物馆、植被样方调查

图9答辩交流与总结表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21 10:12:00
阴阳石,因外形酷似男女生殖器而得名

打开网页搜索,全国多个地方都有“阴阳石”,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区的“阴阳石”(见图一)。当地村民介绍,阳石原名“马卵石”,高28米,直径7米,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发现。阴石与阳石相距数公里,其高10.3米,年被村民谢某砍柴时发现,镇*府还给予了他元的奖励。

年后,丹霞山相继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此后“阴阳石”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声名鹊起,现已成为丹霞山风景区的标志性景点。

由此看来,丹霞山“阴阳石”发现并命名只有短短数十年的时间。

图一丹霞山“阴阳石”(网络图片)

那么,中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阴阳石”,如果有的话,又会是在哪里呢?从古代文献和考古材料来看,记载较多的是鄂西南清江流域的“阴阳石”,这里的“阴阳石”,不仅是一种奇石景观,更是一种信仰,一种风俗,一种考证古巴人发祥地的地理标志。

一、“阴阳石”承载着一种信仰

清江流域的“阴阳石”崇拜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距今多年的大溪文化中晚期,在湖北长阳桅杆坪遗址,出土了一件用墨石雕刻的阳石(见图二),虽然没有发现阴石,且阳石也残缺不全,但就保存基本完好的龟头部分,也足够反映当时人们细致的观察力,龟头中央的尿道口雕刻精巧,龟头下面的冠状沟形象逼真,不失为一件石雕佳作。更为重要的是,“阴阳石”反映了原始部落对人口的重视,正如发掘者王善才先生所言,“它能反映男性在人类生殖与繁衍后代方面的重要性,也是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出现或确立的一种象征。”

图二长阳桅杆坪遗址出土的阳石(资料照片)“阴阳石”伴随着生殖崇拜的盛行,人口多寡成为部落盛衰的标志。夏商周时期,清江流域的巴人是一个旺盛的民族,当部落人口达到一定数量,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时候,他们便通过造船比武选首领准备迁徙,后来在巴务相的带领下,廪君巴人走出他们的生养之地,清江成为一个古老民族的发祥地。靠自然生殖增加人口需要时间,因此武力掠夺就成为一种捷径,元明清时期,人口成为清江流域诸土司财富的象征,每当土王不受朝廷约时,残酷的人口掠夺就开始了。以雄踞清江流域四百余年的容美土司为例,史志记载,“元至大三年(年)夏四月,容米峒官田墨纠合蛮酋,杀千户及戌卒八十余人,俘掠良民。”明嘉靖十三年(年),“容美宣抚使田世爵,纵令土目田文祖,张琦、周万雄率兵出境,杀死巴余县应捕刘聪、火甲罗延瑞、吴鲜九数人,掳民宣六、刘荣百余家。”明嘉靖二十一年(年),田宣抚亲统兵甲余人,至长阳巴东两县交界地,令土*掳掠各都民陈铁等余户,席卷回峒。直到“改土归流”前夕,容美土司对邻司人口的掠夺都未停止。对人口的重视,是“阴阳石”产生的基础,当一种物体关乎一个部落或民族的兴旺时,它便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物。二、“阴阳石”代表着一种风俗

如果说“阴阳石”的起源,承载着远古人类“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那么后来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清江流域“阴阳石”的功能也悄然发生了改变,生殖崇拜的意味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保佑当地风调雨顺。

很多史籍都记载有清江流域“阴阳石”,其中较早见于东晋袁山松所著《宜都记》,文云:“自盐水西北行五十余里,有一山,独立峻绝,名为难留城。西面上里余得石穴,行百步许得石碛,有两文石,并立穴中,俗名阴阳石。”《水经注》也收录了这段传说,且记载更为详实,“西面上里余,得石穴。把火行百许步,得二大石碛,并立穴中,相去一丈,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水旱不调,居民作威仪服饰,往入穴中,旱则鞭阴石,应时雨多,雨则鞭阳石,俄而天晴。相承所说,往往有效,但捉鞭者不寿,人颇恶之,故不为也。”此后,《北堂书抄》《太平寰宇记》《宜昌府志》《长阳县志》等史志均作了引载。

其他地方求雨或祈晴,人们要小心翼翼的讨好神灵,要烧香磕头,要举行仪式奉上三牲,记得小时候读的一篇课文,老百姓还要给水神河伯娶老婆------同样是求雨或祈晴,清江巴蛮的习俗与众不同,他们采取简单粗暴的一种巫术,拿鞭子抽打“阴阳石”,打出他们需要的晴雨天气。当然,这样做也是有风险的,据说拿鞭子抽打的人,往往要短阳寿,因此不可轻易为之。

根据史料记载,清江流域的“阴阳石”并非仅见于上文提及的难留城山,清同治《长阳县志》记载,古很山县治(州衙坪)附近的龙角山,一石穴中也有阴阳石,“龙角山在清江北,穴有阴阳石。”此外,当地村民称,巴东水布垭大坝蓄水前,江边一个名叫燕子洞的洞穴中也有阴阳石。清江流域多地均发现阴阳石,说明“鞭石”已成为该地区流传较广的一种民俗。

清江流域“鞭石”风俗起于何时?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清江考古出土的材料来看,夏商周时期的巴人主要靠渔猎为生,特别是捕鱼在经济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直到北宋时期,清江中上游地区才开始牛耕种植。相对而言,清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较早,秦汉以后就开始发展农耕经济。对于渔猎民族来说,“水旱不调”对他们影响不大,而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风调雨顺才能让他们填饱肚子,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清江流域的“鞭石”风俗是与该地区农耕经济同步发展起来的。

三、“阴阳石”是一种考证古巴人发祥地的地理标志。在史志记载中,“阴阳石”始终与一座山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座山叫难留城,它原名叫武落钟离山,是巴人著名首领廪君的出生地。这座古代巴人心中的圣山是否真实存在呢?应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这座山的方位都没有异议,史料的记载也很具体,这座山“独立峻绝”,东北面有避难山洞,西北面一个山洞里有“阴阳石”------然而在上世纪一段时间里,这座山却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直到八十年代,湖北长阳有学者撰文称,“佷山及其附近几个峰峦的总称便叫武落钟离山。”既然找到了武落钟离山,那山上就应该有“阴阳石”,那很山“阴阳石”长什么样呢?“阴阳石,长约三十米,宽近二十米,高七、八米,是一块天然石盖,构成三个石穴……这块巨石大半部常燥,仅小半部常阴湿渗水,故名阴阳石。”这样的描述与史料记载显然不符,因此引起多位学者的质疑。我们梳理各个时期关于“阴阳石”的文献记载,它应该符合以下条件,首先,有“阴阳石”山洞在山的西北部;其次,“阴阳石”在洞中,且离洞口不远;再次,阴石与阳石分立,且相距一丈;最后,根据对“石碛”的解释,洞中应该有水源,《说文》释“碛”,“水陼有石者”,即突出于水面上的石块。图三“独立峻绝”的巴东三里城及三里城西侧的五兄弟山(郑国晋提供)有没有山、洞、奇石符合上述条件呢?年6月,有学者撰文称巴东三里城更符合史料的记载(见图三),底,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我们在三里城西侧一个石灰岩溶洞里,看到了与史料记载基本一致的“阴阳石”(见图四),它实际上是洞内的两处碳酸钙沉积物,外形酷似一对男女生殖器,阳石高约90公分,睾丸和阴茎部分均发育良好,阴石高约60公分,大小阴唇清晰可见,阴石与阳石间距2米多,“阴阳石”距洞口约10余米,洞内水源长流不息。这是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奇观,没有任何人工雕凿的痕迹,,看到这样一对奇石,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斧神工。图四三里城阳石、阴石及阴阳石合照(谷斌摄)

“阴阳石”所处的洞穴位于五兄弟山腹地,这座山由五个小山包堆砌而成,外形酷似分叉的龙角(见图三),这让我联想到《长阳县志》提到的“龙角山”,龙角山有“阴阳石”已经被证实,《长阳县志.山水》还援引《通志》的记载,“龙角山即武落钟离山。”如此说来,武落钟离山除了叫难留城,应该还有一个名字叫龙角山,只是《长阳县志》记载的龙角山在长阳州衙坪,与巴东三里城相去甚远,是《通志》记载有误,还是巴人在迁徙的过程中,将这一地名也带过去便于祭祀,我们不得而知。

千百年来,“阴阳石”一直在这里默默守望,或许当年巴人五姓部落迁徙前,也曾来这里辞行,希望它保佑部落人丁兴旺、衣食无忧。今天,我们作为巴人后裔来到它的面前,依然心绪难平,它经历了太多的故事,它见证了一座圣山的兴旺与沉寂,它就像是武落钟离山一个的胎记,平时秘不示人,但到了需要它的时候,它能以自身的存在证明,这是廪君故里,是五姓部落迁徙前的家园,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发祥地。

作者:谷斌(恩施州文促会副主席)

编辑:刘慧

审核:黎袁媛

签发:覃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丹霞领略自然暨中大附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