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课外地理张掖七彩丘陵为什么不能叫l
TUhjnbcbe - 2021/3/6 18:55:00
白癜风吃什么药好 http://m.39.net/pf/a_4698984.html

经常有人或有些媒体说甘肃张掖的七彩丘陵为丹霞地貌,其实那里还真不是丹霞。这里小蹊综合了两篇文章,一篇来自侏罗纪瓦力所写的文章,另一篇摘取自兰州大学王乃昂、程弘毅教授的一篇文章,这两篇均在文中对张掖七彩丘陵不是丹霞地貌提出了见解。今整合与此,仅为科普宣传,以正谬误。

公元前年

霍去病进*河西得胜而归

十年后西汉置张掖郡

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如今的张掖

美景无数

雪景冰山林海

青草湖泊戈壁

最令人惊羡称奇的

莫过于这里

五彩斑斓、美轮美奂的彩色山丘

许多人认为

既然命名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这些彩色山丘自然而然就属于丹霞奇观

然而

这些冠绝天下的彩色山丘并非“丹霞地貌”

丹霞?

彩丘?

到底有何不同

且看下文

1.丹霞中国首创

何谓丹霞?

“丹霞”一词

源于曹丕的《芙蓉池作诗》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丹霞又是怎样的一种地貌呢?

明朝李永茂描绘出了极具画面感的答案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地质学家冯景兰、陈国达先后考察广东丹霞山

最早提出“丹霞”这个学术名词

并形容之为

峰崖崔巍,江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覆,真岭南之奇观也

年以来

“丹霞地貌”获得世界认可

中国南方6处典型丹霞地貌联合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广东丹霞山阳元石

▲福建泰宁

▲江西龙虎山

▲浙江江郎山

▲湖南崀山

▲贵州赤水

以上谓之“中国丹霞”

从学术角度来说

丹霞地貌特征明确

成景母岩主要形成于白垩纪以来

岩性以陆相碎屑沉积的红色砂砾岩为主

由流水侵蚀、溶蚀和重力崩塌等作用形成

外貌特征主要为“顶平、身陡、麓缓”

色彩鲜艳的岩层

造型奇特的地貌

不仅是“丹霞”的独特名片

更是吸引八方游客、发展旅游业的稀缺资源

于是全国各地”丹霞“四起

“丹霞”的概念也随之泛化

出现一些滥用现象

简而言之

“丹霞地貌”的核心要素是

陡崖、陆相、红层

按照这个标准

中国“丹霞地貌”分布近千处

覆盖达28个省、市、区

甘肃张掖

亦为中国典型丹霞地质地貌区之一

2.彩丘铁离子的泼墨游戏

彩丘是彩色丘陵的简称

在普通游客眼里

斑斓的彩丘和鲜艳的丹霞

或许就是“猫”叫个“咪”的区别

如果您了解了“丹霞地貌”的概念

就不难发现

把彩丘称作“丹霞”

无异于是闹了张冠李戴的笑话

连绵不绝、韵律起伏的彩丘

既没有陡崖的形态

也和丹霞宏观的红色色调不相吻合

下次去欣赏的话

可不要再误将彩丘当丹霞直叫丹霞独叹息啊!

既然此“彩丘”非彼“丹霞”

那为什么人们总是把张掖的彩丘误认为是丹霞?

二者又有何渊源呢?

时间回到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

当时的张掖地区依山伴湖气候干旱

这种背景下

山麓周缘形成了环状分布的红色砂砾岩沉积

它们就是“丹霞地貌”的前身

随后的三千万年造化变迁

湖盆面积逐渐扩大

新形成的沉积层变为了细颗粒的砂泥

它们细腻地记录着数千万年风霜雨雪的气候轮转

随着环境的往复改变

砂泥中的铁离子亦重复着氧化还原的游戏

红、紫、*、绿、灰、黑

铁离子们挥毫泼墨

绘出了一层层、一幅幅天然彩练

后来

伴随着青藏高原的持续隆起

张掖地区的地层也不断抬升

这些砂砾岩沉积渐渐浮出水面

又经历万千变化、风化侵蚀后

终成经典的“丹霞地貌”

而那些天然彩练亦现身地表

演变为彩丘震撼人间

------以下文字来自王乃昂、程弘毅---------以下文字由兰州大学王乃昂、程弘毅教授所写一

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

与丹霞地貌的差异1

地貌形态不同

丹霞地貌自提出以来,对其定义和内涵的界定始终充满歧义。但无论分歧多么大,对丹霞地貌的形态和颜色则有广泛共识,亦即丹崖赤壁(相当于英文的Redcliff)是其最基本的形态特征。“顶平、身陡、麓缓”被认为是丹霞地貌的标准形态,陡崖则是其必需具备的特点。而在颜色上,红色是其主要的色彩要素,所谓“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之丹霞地貌的最基本定义就是“有陡崖的红层地貌”。基于此点,有学者提出“丹崖”的高度应大于10m才能显现出丹霞地貌的雄、险、奇、秀,“丹崖”的坡度则应满足悬崖坡的条件(55°~90°),高度和坡度低于上述标准的不能作为丹霞地貌。

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景区地面坡度较小,地质构造主体为一倾伏的向斜,枢纽走向°。该向斜的枢纽部为一宽谷,两翼地层翘起形成了景区南北两片彩色条带山体,因之地貌形态主要为平缓山地或单斜山。与景区附近冰沟丹霞地貌相比,景区的坡度明显和缓(图3)。冰沟、刀山等地的丹霞地貌,山体往往具有陡峭的崖壁,如梨园河北侧崖壁高度可达m以上。

图3冰沟陡峻的山体与“彩色丘陵”景区

和缓的山地

a.冰沟;b.“彩色丘陵”景区;c.坡度对比

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的景观成因,可按照地层产状与坡面形态的不同组合划分为若干类型。如平整坡面可按地层出露划分为垂直彩带型、倾斜彩带型、水平彩带型,地层发育褶皱则形成“彩虹型”或“倒彩虹型”。当坡面发育冲沟时,地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坡面倾角时,就形成“扇贝型”地貌景观(图4);当地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时,则形成“裙褶型”地貌景观。当地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时,则由连续分布的水平彩带型组成,加上坡面的起伏,恰似彩练当空舞动,如“七彩屏”景点(图5)。如考虑更为复杂的坡面组合形态以及不同色带被冲蚀变形,将使得地貌景观更加复杂多样。如“彩色丘陵”景区的“刀山火海”景点,连续发育的波浪型景观形成了红*色彩跃动的景象;而“众僧拜佛”景点则是由小的扇贝型和连绵的浑圆小山丘相结合,形成犹如众多身披红色袈裟的僧侣向同一方向朝拜的景象。

图4张掖“彩色丘陵”景区

大扇贝景点及图解

图5张掖“彩色丘陵”景区七彩屏景点

2

岩石性质不同

甘肃境内的红色、紫红色砂砾岩地层,南起西秦岭,北至马鬃山,东起子午岭西至祁连山西段,是全国该类岩石分布面积最大的省区。在中生代至新生代第三纪,当山地隆起时,下陷地区形成山间盆地。周围山区的泥沙碎石被流水带到盆地内部沉积下来,形成了悬崖上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及砾岩、砂岩、粉砂岩。由于当时地球上的温度比较高,盆地内部降水较少,形成一种高温、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环境,Fe2O3在沉积物中大量富集,成为赤红色。它们是一套以河床相为主的洪积、冲积红色碎屑堆积地层,或以湖盆相为主的河湖相红色碎屑堆积地层,断裂及垂直节理发育。由于近水平岩层间岩性的差异,在陡壁上往往风化或侵蚀形成水平带状突起或凹槽,突起一般是坚硬砾岩、砂砾岩层位,较大的突起往往形成狭长平台,生长条带状植被带(草本、灌木、乔木),这种近水平的植被带在悬崖上有时多层出现。细软的泥岩、粉砂岩等多形成水平凹槽,较大的凹槽即发育成为岩洞。此类由砂砾岩等粗颗粒碎屑岩形成的地貌景观,如麦积山、鸡峰山、崆峒山等,皆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甘肃永靖罗家洞-白川赤壁、肃南马蹄寺(图6)、陕西靖边龙州等几乎由纯砂岩(沙丘岩)所形成的丹霞地貌,则较为少见。

图6张掖肃南县马蹄寺地貌景观

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特殊的地貌景观,首先与构成它的岩石性质有关。众所周知,地貌形体的特征虽然主要受控于外动力地貌过程的雕琢,但也受到地貌形态所依附的岩石性质(基体)的控制。实地考察所见,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主要由白垩系下统中沟组砂质泥岩、泥岩、页岩及粉砂岩形成(图7),岩层厚度约m,底部含有芦木化石。

图7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景区的地层

此类岩石相比砾岩和砂岩,尽管密度和空隙率相差不多,但其内聚力要小,因此不易产生崖坡,形成以后也不易保存。加之不透水性远高于砂岩,雨后极易形成散流和暴流,使其在地貌形态上表现为宏观尺度的和缓山体和微观尺度的指状沟、微型土林、泥乳等。此外,其极易风化以及盐风化的作用,使得岩石表面发生崩解而形成一层小岩粒和粉末,这些小岩粒和粉末易在暴雨中被冲走,也很容易发生坍塌,所以很难形成坡度较大的稳定坡面。而近在咫尺的刀山以及附近的冰沟丹霞地貌,同为白垩系地层,但主要以砂砾岩、砾岩为主,则可保持高角度甚至陡立的边坡,从而形成典型的丹霞地貌。质言之,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能够形成和缓山体而非陡峭崖壁的原因和其岩性有密切关系,有时或可一层层从外往里剥落,这无疑是它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或主要机制。

3

显色机理不同

这里采用传统的显色机理对丹霞地貌加以解释,如大家有兴趣可参阅相关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知道,沉积物的颜色深浅常可以指示环境特征,一般颜色浅指示还原环境,颜色深指示氧化作用强的氧化环境,这与其沉积物中的矿物成分变化息息相关。色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地层沉积时的气候环境。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红色粗粒碎屑岩,主要是白垩纪或第三纪河流相的产物。由于当时地球上的温度比较高,盆地内部降水较少,形成一种高温、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环境,致使湖相沉积物中的铁离子进行着交替的氧化还原过程。在氧化环境条件下,Fe2O3在沉积物中大量富集,成为赤红色。沉积期间,如发生河、湖交互出现,则可形成红色粗粒碎屑岩与彩色泥质岩的间互层位。

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不仅以红色为主,而且间有灰绿色、*色、灰黑色等,呈平行条带状分布,色彩绚丽是其最大特点(图8)。这里的彩色泥质岩层,主要是是白垩纪的湖沼相沉积,如*、绿、蓝灰、灰、白、黑等颜色则是氧化环境转为还原环境的结果,它由其中所含的色素离子Fe等高价、低价的含量变化表现出来。这种杂色的泥岩、页岩、砂岩互层状地层,呈大面积单一方向倾斜分布,为劣地式彩色丘陵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这里的岩体胶结物主要为泥质胶结,除解理中填充无色石膏晶体外,还含有叶片、根等植物化石,在紫红色岩石内的化石周围往往形成还原斑。

图8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的

杂色建造景观

在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野外实地调查,肉眼可分辨出来的岩石颜色至少有8种,用蒙赛尔土壤比色卡测出的颜色则可达25种,可分为红、红棕、橙、*、蓝灰、绿灰、橄榄灰、灰等几类(表1)。再加上植被、苔藓地衣、石膏、盐碱及冬季降雪以及不同光照条件形成的视觉效果,终于形成了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绚丽的色彩。

表1张掖红山湾地貌岩石色彩

通常认为,红层的红色来自于岩石碎屑周围的赤铁矿薄膜,而不同部位的色度差异可能取决于赤铁矿(Fe2O3)矿物群的不同组合方式所形成的视觉效果。当针铁矿(FeO(OH))含量较多时,岩石则呈现出白色、黑色,他们的含量不同及与其出露后氧化形成的产物混在一起则形成青灰、灰*等复杂的颜色。赤铁矿与针铁矿含量的差异,则反映了沉积物形成时的环境状况。一般而言,赤铁矿的形成涉及脱水反应,属干旱氧化环境下的产物;针铁矿通常是从水溶液中直接沉淀形成,属潮湿还原环境下的产物。赤铁矿主要是Fe3+的载体,而针铁矿则主要是Fe2+的载体,从元素层面上Fe2+/Fe3+比值的高低决定沉积物颜色色调。当地层中Fe3+含量较多及Fe2+/Fe3+比值较低时,地层颜色以紫红、砖红色为主;当地层中Fe2+含量较多及Fe2+/Fe3+比值较高时,地层颜色以灰绿色、黑色为主;当地层中Fe2+/Fe3+比值由低逐渐变高时,地层颜色逐渐由红色向灰绿、*灰、蓝灰过度,直至黑色或白色。从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景区采集的样品Fe2+/Fe3+比值,红色系样品介于0~0.15,而蓝灰、绿灰、橄榄灰色样品则介于0.11~1.47(表2),明显高于红色系样品,与其他地区沉积物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在后期构造运动的作用下,本区地层发生倾斜、褶皱,剥蚀成为起伏平缓的山地,不同颜色的地层形成色带,蜿蜒分布在地表,形成色彩多变的视觉效果。同时出露岩体发生风化,改变了岩层的结构,促使地层的色彩发生变化。出露岩体还发生氧化、水化等,进一步改变了其原本色彩。这些原因都使得红山湾“彩色丘陵”的色彩在其地层原本色彩基础上进一步多样化。此外,高盐碱含量使得植被很难在坡面上生长,以及坡地表面的风化产物极易被冲走,则使得红山湾地貌能够长期保持鲜艳的色彩。

表2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景区

不同价态铁含量

4

外动力过程不同

众所周知,丹霞地貌红色的奇峰异石是由流水整体侵蚀切割以及溶蚀作用形成的,以块状结构为主。而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地貌则受到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发生间歇性隆升,地层发生倾斜甚至发育褶皱,顶部有砾岩。由于降水量不足mm,坡面和缓、坡度均匀渐变,水流顺坡流动、片状侵蚀明显,浅、细沟深10~15cm,宽10cm。在片状流水的侵蚀下形成和缓山体,以延续不断、具有一定倾斜角度且极尽绚丽的单斜山为主要特色。由于以泥质岩为主,其表面极易受到风化,粉末状的风化层可达0.2m~0.5m,甚至更深(图9)。风化作用致其质地松软,一踏就碎,如任由游客在上面踏踩,无疑将破坏其原生态的外貌景观,加速风化的进程,故在旅游开发中需要加强保护。没有*土覆盖的斜坡,由于泥土坚硬或含有石砾,雨水侵蚀时会因石砾的抗蚀能力较强,周围的泥土抗蚀能力较弱,而使石砾与其下方的泥土如指状相对凸出,因而称为“土指”。

图9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地面的

粉末状风化层

5

生态系统独特

丹霞地貌在中国广泛分布,从湿润区到干旱区,从沿海地区到青藏高原,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均有分布。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景区所在区域降水量约~mm。同类型的兰州永登咸水河、猪驮山降水量在~mm左右,均属降水量较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砂质泥岩、粉砂岩的粒径与空隙都很小,导致透水性差,若遇到流水冲刷,极易形成蚀沟,使植物难以生长,因此常常产生大片裸露地。这种破碎的地形,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成为典型的泥岩劣地景观。

在*土覆盖且坡度较小的平坦丘顶,多发育灰钙土,由于降水的作用而板结成薄薄的硬壳——“结皮”。地表则分布合头草群落(图10),盖度可达20%~30%,坡顶及坡面上均有结皮。阴坡及半阴坡,多为中亚紫菀木群落、合头草+珍珠猪毛菜群落,群落中有雾冰藜、多根葱、红砂、珍珠、拂子茅等,盖度10%~20%。

图10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景区的

荒漠草原群落

红层地貌分类

与张掖红山湾地貌

的命名

地貌分类是地理学研究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我国红层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干旱区,以及青藏高原高寒区。不同区域的地质背景、构造条件、气候环境等迥异,形成的红层地貌在形态上完全不同。为了避免地貌命名和分类的混乱,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貌形态、形成机理、演化模式乃至生态系统,对红层地貌给予准确分类。

丹霞地貌是我国科学家最先提出并命名的一种地貌类型。虽然国际上早有红层地貌的分类,但鉴于丹霞地貌的特殊价值,国际地貌学家协会在年同意设立“IAG丹霞地貌工作组”,标志着丹霞地貌研究开始走上国际学术舞台。目前,丹霞地貌主要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已如上述,甘肃张掖市肃南、临泽两县交界处的“彩色丘陵”,与其他地方的丹霞地貌有很大的不同,既不顶平、也不身陡,显然不符合丹霞地貌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此外,将张掖红山湾命名为“彩色丘陵”或“彩色砂林”也存在地貌分类是否不符合实际的问题。因为丘陵指海拔高度在m以下、相对高度50~m或m以下的表面形态和缓的坡面组合体,往往由山地和高原经外力作用长期侵蚀而成。而张掖“彩色丘陵”核心景区海拔高度约为~0m,属于中低山区,称之为“丘陵”并不准确。有学者把疏松、颜色多样的泥质砂岩或砾岩,经风化剥蚀形成的塔柱状地貌称为“彩色砂林”。但张掖“彩色丘陵”核心景区的白垩系地层、风化外貌基本上都是浑圆状的,岩性松软很难形成陡峻坡面,更难形成岩柱,故无法称为“砂林”。

借鉴国内地貌分类通行的方法,我们认为红层地貌分类应尽量从较直观的景观自然分类出发,充分考虑地貌景观的实际类型,尽量避免不同类型的叠加和分类的不确定性。与典型的丹霞地貌相比,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在物质组成、色彩、形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3)。在物质组成方面,张掖“彩色丘陵”景区的地貌由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颗粒较细的碎屑岩形成,是一种以红色为主的夹杂有青灰色、灰绿色、灰*色等多种色彩条带的颜色组合,且在不同的地段,色彩组合略有不同;而丹霞地貌则整体为红色,仅在局部可见青灰色等色块。在地层的产状方面,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景区地层倾斜,个别地方倾角可达60°;而丹霞地貌则通常以水平为主,或有低角度的倾斜。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景区以和缓起伏的山地为主,除了在季节性河流的凹岸发育有不高的陡崖以外,鲜见陡坡;而丹霞地貌则以陡崖坡为其形态特征,随处可见高达数十米甚至数百米的陡立坡面,尤其在河流两岸、峡谷地带,由于崩积物很快被河流或季节性流水带走,往往形成陡崖直插地面或两侧陡立的坡面对峙而形成峡谷乃至障谷。地貌形态的差异与地貌发育过程差异密切相关,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景区地貌发育过程以坡面过程为主,主要是雨水的坡面片流侵蚀作用导致泥质颗粒滚落或滑落使得坡面后退;而丹霞地貌则以重力崩塌、卸荷剥离为主,通过崩塌和剥离作用,山体坡面不断后退。在地层形成时代方面,张掖“彩色丘陵”景区地层的时代为白垩纪。目前已发现的类似景观,如兰州永登咸水河、兰州永登猪驮山地层均为白垩系;而丹霞地貌时代则较宽泛,从中生界到新近系均有分布。

表3红山湾地貌与丹霞地貌的比较

鉴于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景区为代表的地貌和丹霞地貌在各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该种地貌理应单独列为红层地貌的亚类。首先,由于其岩性在地貌的形成方面有较为重要的作用(组成物质为以红色为主具有彩色条带的泥页岩杂色层,形态上以宏观尺度和缓山地和微观尺度的指状沟、结皮、微型土林、泥乳等为主),其呈现出多色条带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泥页岩中铁的不同价态矿物含量差异所致,故应划入岩石地貌的分类体系中,作为碎屑岩地貌中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而与丹霞地貌并列。其次,鉴于其色彩特征和物质组成特性,亦可归为杂色泥岩地貌。

最后需要说明,关于“地理发现权”的界定条件,可把其应具有的特质概括为3个方面:(1)特征具体、符合逻辑的科学分类。亦即分类一定要能将总体的每一种地貌归入几类中的某一类,此之谓穷举;同时,某一地貌不可以归入两类,即这些类别互相不可兼;(2)目的明确、符合规范的科学命名,形成分类的阶层结构或分类系统,赋予所研究的事物以次序;(3)得到公认、权威期刊的科学传播。从景观特殊性和与类似地貌类型的比较,张掖红山湾“彩色丘陵”按照地貌类型命名原则,宜根据景区范围内最近的地名红山湾命名为“红山湾地貌”。红山湾一名也反映了其以红色为主色调及平缓山地的地貌特征,也是公民对此种地貌类型的直观印象,符合对新地貌类型命名的通例。此地貌类型在*吉木萨尔五彩湾、*布尔津五彩滩、甘肃永登咸水河、猪驮山、玉门红柳峡等地均有分布,在地貌分类体系上是红层地貌的一种次级类型,可与丹霞地貌并列。对红山湾地貌进一步开展研究,是对红层地貌和丹霞地貌内涵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岩石地貌分类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略)

------以上文字来自王乃昂、程弘毅---------

以下文字来自地球探险家

3.彩丘丹霞举世无双

和丹霞地貌并非被“原产地”广东丹霞山独有一样

彩丘也并非是张掖的唯一标识

*地区就有不少以“五彩”为名的地方

比如五彩城、五彩滩、五彩湾等

其中不乏彩丘的靓丽身姿

作为国内曾经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众多闪光头衔

“彩色丘陵中国第一”

“中国最美的丹霞地貌”

“世界十大神奇地质奇观”

“中国的彩虹山”

“全球最刻骨铭心的22处风景之一”

……

我们误认为“丹霞”的彩色丘陵景观

主要分布在张掖市临泽县

在影视作品和宣传片中随处可见五彩斑斓的景致

这里也是游客游览的主要景点

相反

真正的“丹霞地貌”

主要分布在肃南县冰沟景区

这里并不为游客所熟知

和彩丘相比

这里更多了几分雄壮苍劲

如果说彩丘是舞动大地的愉悦音符

丹霞就好似风起云飞扬时的大漠长歌

当年霍去病的兵马长鸣刀光剑影早已远去

这些自然伟力的见证却依旧震撼人心

它们的存在

难道不是地球最本质的文明吗?

注:年1月同样位于张掖市的平山湖大峡谷也成功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其景观类型亦为彩色丘陵和干旱区丹霞地貌,《中国地理杂志》和中外知名地质专家赞叹它“媲美科罗拉多大峡谷”,去张掖游玩的朋友不妨也可以去这里逛逛。

参考文献:

[1]*进.中国丹霞地貌分布[A].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旅游协会、北京旅游协会、山东旅游协会、青岛旅游协会、青岛大学;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武陵大学、青岛大学、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组.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旅游协会、北京旅游协会、山东旅游协会、青岛旅游协会、青岛大学;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武陵大学、青岛大学、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组: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2.

[2]*可光,张勃.甘肃丹霞地貌的特征及其旅游开发[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57-61.

[3]彭华.走向世界的中国丹霞[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张家界市人民*府.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5届年会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张家界市人民*府: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2.

[4]丁宏伟,王世宇,尹*,姚兴荣,冯建宏,张旭儒.张掖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质成因及与南方丹霞地貌之对比[J].干旱区地理,,37(03):-.

[5]崔海亭,*润华.丹霞地貌名称的滥觞与泛化[J].中国科技术语,,19(02):60-62.

[6]李忠东.寻找奇丽彩虹山——走进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J].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01):22-27.

[7]李忠东.彩丘[J].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01):66.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侏罗纪瓦力、

王乃昂、程弘毅

所有权属于原作者

如涉侵权,请联系删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课外地理张掖七彩丘陵为什么不能叫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