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课程中,高二级学生认真聆听教官的讲解,他们跋山涉水奔赴农田,在教官和生物老师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种萝卜的艰巨任务。
我们跋山涉水奔赴农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的新“武器”(工具)
松土,萝卜喜欢松散的土壤
道阻且长——艰辛的打水之路
生物老师是行家
小心捧着萝卜籽,仿佛看见白胖大萝卜
这位同学,坑挖得这么深,可有考虑过萝卜籽的感受?
种田人最骄傲
农业示范田
千耦其耘
劳动最光荣
田间地头及时撰写研学手册
除了种萝卜,同学们还在当地经验丰富的村民的指导下,学习和体验了锄草、挖红薯等农事。
锄草
松土
挖红薯
作为新时代村民,同学们也认真学习了农业水培技术。
民以食为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经过亲身的农业体验,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土壤、气候、物种的认知,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与粮食的来之不易,而且树立了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的远大志向。
暗夜课程伸手难见五指,耳畔且听虫鸣。空中新月皎皎,山间清风徐徐。
11月20日晚7点,佛山二中高二级全体研学师生在营地教官的组织带领下,开启来回约六公里的的夜行*。从大本营出发,到长老峰景区门口,一路暗夜漆黑且无路灯,称为“暗夜课程”。全程不准讲话,不准拿出手机,意在让学生用心倾听大自然原本的声音。
一路上,学生们认真遵守课程纪律,时而放缓步伐仔细聆听,时而抬头仰望山谷中那一轮新月,时而在教官的指挥下席地而坐用心感悟。心中烦恼统统忘却,此刻惟有,睁眼明月,闭眼清风。
植物课程本次研学的主题之一是“生物多样性与研究性学习”,在植物专家和生物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丹霞山。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属南岭山脉中段,山高谷深,属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生态环境优越,植物资源丰富。
同学们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认真观察、辨认、研究各种植物特性,并不时向老师和专家提出心中的疑惑,老师和专家也在一旁耐心地讲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二中学子顺利完成对丹霞山生物多样性的调研活动。
岩石课程丹霞山作为“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典型代表,同样也是亚热带地区砂岩地貌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纸上得来终觉浅,研学旅行弥补了同学们在书本上无法获得的体验与知识。
在博物馆,老师们对着沙盘为同学们介绍了丹霞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师生互动,上了一堂生动的地理课。同学们通过参观博物馆和观看丹霞山纪录片,进一步加深了对丹霞山地貌特征和植被等印象。
同学们还攀上了丹霞山风景区内的长老峰,俯瞰丹霞山,感慨自然的宏伟。在爬山的同时,同学们也认真聆听地理老师讲解,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了沉积岩、地壳运动、丹霞地貌、风蚀等地理知识。
岩石课程
学生现场介绍
文化课程地处丹霞峰山景区的断石村,由于旅游业的兴旺,村民们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纷纷从事民宿工作。身份变化,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样的课题,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实地采访与调研,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接待,为该课题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实地采访与调研
我们都是研学人看丹霞叠翠,识瑶草奇花,明地质之理,念物力维艰。此次活动知行合一,虽时间不长,却让同学们学会了实地考察,学会了吃苦耐劳,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在大自然的课堂里陶冶了性情,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兴趣,获得了广大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我们都是研学人
此次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家长们的信任与支持。为保障此次研学旅行的安全开展,杜尚强校长、任登峰主任、邹志龙老师和家委代表先赴丹霞山进行了细致的走访和实地考察,与红石头学校反复沟通,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安全,确保课程丰富有效。
杜尚强校长一行前期实地考察
撰稿:宣传中心
摄影:高二级部
编辑:毛佳秋
审核:陈武、何文、范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