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山没多久,首先看到一座寺宇正在兴建,这是佛家信徒捐建的云封禅寺。有介绍寺宇始建于唐,原在山上卓锡泉、衣钵石对面,是这一带信众为纪念禅宗六祖过梅岭的功德而建的,因岭上终年云飘雾绕,宋大中祥符三年,奉诏改名为云封禅寺。但在民间故事变得更为美妙,说在南唐时期,大余丫山开山和尚正一,云游到广东翁源化缘,有一员外施舍房屋百间,正一和尚用木棍挑起回江西,路过梅岭,逢其徒儿在岭上修行却没安身的地方,便敲落一间给他,遂名挂角寺。其余99间就放在丫山,为灵岩寺。云封禅寺即挂角寺,有联可证实:
驿使暂停花下骑;
寺门深掩岭头云。
挂角何时,偶为岭上主人,犹想像千秋风度;举头欲问,可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万树梅花。
梅岭之所以称“梅岭”,是自西汉初以来,遍植梅树。每到寒冬腊月,岭南岭北,梅花怒放。吸引着无数游人流连忘返,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骚客挥毫泼墨,题词赋诗,留存下众多的咏梅佳句。
接着是一座半环形的仿古建筑,看上去是照客家围屋结构重建的,这里是古代为过往的驿使、官员提供休息和换马的驿站,同时也是供文人学士饮酒作诗的地方。说是驿站的后面,还有一个“倒马坑”,是为了掩埋长途跋涉运送货物累死马匹的,我却没注意到。唐朝诗人杜牧有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的是唐明皇宠爱的杨贵妃喜欢吃岭南荔枝,诏令八百里快骑将新鲜的荔枝从高力士故乡茂名飞马传送长安,以博贵妃欢心。据传,进贡的荔枝,就是经由梅关古道,通过此驿站飞送长安的。往上十几米,道旁一棵“千年古枫”树,相传是修驿道时栽种的,当地人把它当作“树神”来朝拜。离树不远有诗碑,刻的是陈毅元帅《登大庾岭》诗。让我一下子记起在年10月,中央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陈毅元帅因伤留了下来,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坚持三年极端艰苦的游击战争。尤其年的冬天,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了联系,派往国民*内部做兵运工作的地下交通员陈海叛变告密,国民**队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围剿梅山二十多天。因搜捕不到人,竟恼羞成怒放火烧山,也就是闻名的“梅山事件”。当时陈毅受了伤又在生病,隐伏在树丛草莽中,眼看火已烧到跟前,但他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多亏突降一场大雨,将火浇灭。“断头今日意如何?”一组气壮山河带有绝笔性质的《梅岭三章》就这样生成了,也因当时藏在棉衣内层才保存下来。有指示牌指向陈毅隐蔽处,我顺着指示牌沿着曲折的山道去寻找,爬了很长一段路,好不容易看到有一个凹坑,也不知是否就是陈毅当年躲藏的地方。据说当时是在凹坑里用毛竹支撑一个约两平方米、高一米窝棚,上面覆盖藤蔓。国民*士兵近在咫尺,所幸未被发现。再往前登台阶可到山上望梅阁,但我回头看,满山遍野,梅花怒放,成了梅花的世界,古驿道游走于梅岭的梅林花海间,这岂不是“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三章》)?于是,我依然返回顺着古驿道往上走。弯道处有憩云亭了,始建于宋,初名半山亭,顾名思义已爬到半山。年蒋介石游梅岭重建亭子,改称“介梅亭”,但因是搜刮民脂民膏建的,民众极其不满,因而建后不久就被民众毁掉了。现在的憩云亭建于年,为六角形亭子,棚顶及地面均嵌有梅花图案。亭柱照录清代楹联:
过来共饮虔南水,归去咸携岭北云。虔指虔州,即江西赣州,大余县隶属于赣州。再往上走,但见古道两旁,梅树拥簇,两旁红梅白梅交织,花开飘香。游人穿梭其间,暗香盈袖。梅岭向来有“中国四大探梅胜地”的美誉。早在公元年,南宋咸淳年间,新来的太守赵孟适早闻梅岭梅花之名,上任后即到梅岭观赏梅花,时值腊月,白雪覆盖的梅岭,梅花绽放,分外妖娆,太守当即写下“梅花国”字匾。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大余守将刘胜祥二次阻击了太平*得胜,被提升进京当总兵,执掌兵权。几年后巡视大余,他也来到梅岭看梅花,故地重游,心情格外高兴,即刻写了“重来梅国”四个字。这块立于路边至今已有多年历史的石碑,是梅岭为数不多的古迹之一。“花以文名,文以花传”,“梅国”则是大余古代的一个美称。梅岭的梅花,不仅数量之多,而且由于气候原因,同是一座梅岭,自古以来就具有唐朝白居易所描绘的“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景象。驿道右边重造的庾将*祠,是为了纪念西汉武帝时期大将*庾胜的。庾胜英勇骁战,率*消灭反叛汉廷的岭南南越国,为汉朝一统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汉武帝表彰他,封他驻守台岭,把守梅关。将*祠原址,就是当年庾将*修建的兵营。他还带来中原优秀文化和先进的耕种技术,帮助这里的百姓劳作生活,深受大家的爱戴。因他排行老大,所以叫他为大庾,并把他驻守的地方称为大庾岭。这也是大庾县名称的由来。年因“庾”字生僻,才改名大余县,象征年年有余。约十一点半,我到达梅关。梅关是梅岭著名的古代要塞,横亘粤赣之间的分水界上,一脚跨二省,北边是江西,南边是广东,虽然海拔仅米左右高,却地势险要,一直以来是南北重要的通道。这里山峰连绵不断,逶迤数百里,把江南的天空硬是一分为二,所以地理学家们把这里称为“一山分割两边天”。在古代,这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还是两个古代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梅岭北面是中原汉民族居住地区,比较发达;梅岭南面则是古代的蛮夷烟瘴之地,为官宦贬谪之所。我回头眺望,蜿蜒曲折是刚才走上来的古驿道,花海如潮是梅岭的梅花。那自西向东的河流,穿城而下,是否就是源之南岭山脉的章水?估摸十公里的江西省大余县城也尽收眼底。现存的关楼,是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年)重修的,砖石构筑。东西横卧,紧连山崖。原关楼为两层建筑,上层现已倒塌,仅存下层关门。关门已毁,门洞深5.5米,内宽3.3米,高3.5米,洞门内两侧墙上还留有闸门逢道和闩门洞眼,说明关门重叠多层,保证了“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关楼上方镶嵌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题的石刻匾额,北门书“南粤雄关”。门前东侧有登关楼的唯一蹬道。西侧竖立一块赭红色大石碑,高2.4米,宽1.4米,上刻“梅岭”两个大字,是清康熙年间,南雄知州重立的。这里也是人群最集中的地方,都想在梅岭石碑前留个影。
因天气寒冷,山顶路面结了薄冰,很难走,我小心翼翼出关。见南门上书“岭南第一关”,两侧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可以想象当年梅关所起过的重要作用。关外是广东段的梅关古道,距南雄珠玑巷将近25公里,离南雄市区30公里。我站到梅关当中,深切体验一脚踏两省的感觉。忽然间,我想到战国时期,中原战乱,大批越人南迁。其中一支以梅绢为首的越人,历经艰辛来到这个地方,不敢再冒进,便在这一带安营扎寨,艰苦创业,成为这里的拓荒者。后来,这里逐渐逐渐成了中原汉人南迁岭南的落脚点。以后梅绢又因破秦有功而受项王封为十万户侯,因此人们就按他的姓氏称之为梅岭。或许梅岭这样得名,比起梅花遍植更具内涵吧。我又想到当年那些客家人,为避中原战祸和自然灾害,背井离乡,千辛万苦,经过梅关时,他们此时还不知道,接下去下南粤又会碰到什么样的遭遇。我还想到了唐朝丞相张九龄不畏死谏的硬骨头,是他坚持开凿了这条驿道。当年他年青时进京考科举,从家乡岭南今广东省始兴县,经过梅岭时只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他见到许多商人在这条险峻难以通行的山路上,非常吃力地挑着担子过往梅岭,这种景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他考中进士做了朝庭重臣,首先就是向当时的唐玄宗李隆基奏请“开凿庾岭驿道”,改善南北交通,发展商贸经济。终于在开元四年,即公元年,唐玄宗采纳奏章,下诏张九龄率当地民工开凿驿道。经过两年的艰辛,终于开通了长约40公里、宽2-4米的梅岭古道。梅岭古道自唐朝开凿成功后,岭南与中原北方交通日渐频繁。唐宋时广州是对外口岸,梅岭驿道也是除了北方通西亚、欧洲“丝绸之路”之外的“水上与陆地唯一一段丝绸之路,对外输出瓷器、丝绸、茶叶等,就是由长江到达赣江,溯章江而上来到大余大庾岭脚下,然后由挑夫挑过这条古驿道送往广东南雄,然后由浈江、珠江运往海外。波斯、阿拉伯商人北上扬州,也必取道大庾岭。两宋时每天往返梅岭伕力不下千人。直至清朝末年鸦片战争被迫签定五口通商之后,这里的驿道才逐渐衰落。如今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先后开通,古驿道也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只有去过梅关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是“一步之遥,天各一方”。高山之上有两江亭,这里是长江、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梅关古驿道是连接长江和珠江水系最短的陆上交通要道,北面沿赣江顺长江至东海,南面下浈水循北江至南海。似乎有一点“你管你,我是我”,心中难免有到了不属于你的另一个地盘的情感。出梅关,左侧有一株“东坡树”,已有千年树龄,苍老遒劲。苏东坡当年被贬谪岭南和获赦北归,两次走过梅关古道。第一次是北宋绍圣元年,也就是公元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岭南,路过梅关古道时,在这棵树的地方,南下的他心灰意冷地赋诗《赠岭上老人》。让后人犹能感同身受,悲怆忧伤,一去不复返的凄凉。
鹤骨霜髯心已灰,
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庚岭头住,
曾见南迁几个回?
但七年后,建中靖国元年(公元年),宋徽宗即位,天下大赦,苏东坡获赦北归。再经梅关古道,在这棵树旁,喝上青梅煮的酒,怀着重生般的喜悦,挥笔写了《庾岭红梅》:
梅花开尽百花开,
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
要看细雨熟*梅。
由此,历史上的官员过梅关,从北到南是贬谪落难,从南到北则赦免升迁,这样的天壤之别,使得后来行走梅关古道的官员特忌讳从北往南走。往南沿驿道下山约米处,有一座小庙——六祖寺,一旁是卓锡泉和衣钵亭。相传当年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圆寂前把佛传下来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予出身低微、在庙里舂米的和尚惠能,五祖恐大弟子神秀不服,便吩咐惠能即刻带上衣钵回广东隐居,以身践行,悟后起修。次日神秀听说袈裟和钵盂已落入一个大字不识、尚未剃度的俗家弟子,即派武僧慧明,率领僧众,追赶惠能,要夺回袈裟和钵盂。再说惠能当夜南下,过长江,经九江,到江西南安(今大余)翻越梅岭,正值暑热天气,到了山顶已是精疲力倦,想找点水喝,可是高山之上哪里有水?于是慧能把锡杖往地上一顿,说道:“天不绝吾也”,顿时地缝中便冒出了一股清泉,六祖喝后感到甘洌清甜,一身轻爽,欲起程再赶路,忽见慧明已追上山来,便把衣钵放在一块大石上让慧明拿去。慧明用尽全力,竟然衣钵纹丝未动,根本拿不起来,慧明顿时大悟,金缕袈裟和钵盂有天龙八部护持,不是凡力所能夺取的。慧明遂成为惠能弟子。慧明出家前本是四品将*,算是影视《木棉袈裟》祁天远的原型。后人为了纪念六祖在梅岭的这段经历,便在这里兴建六祖寺。卓锡泉,又称锡杖泉,正好有寺里居士前来拎水,让我帮忙打水,我有幸得以进去,终于看到卓锡泉原来如同水井。旁边是衣钵亭,亭中大石块就是衣钵石。岭南的梅花没有岭北轰轰烈烈,也就走快了不少。过了接岭桥,这是建于唐开元年间的桥,麻条石砌成,长8.5米,也是古驿道上重要的桥梁。忽见一座"夫人庙",有些好奇,进去才得知祭祀的是张九龄的宠妾戚宜芬。传说当年张九龄主持修路时遇上神石作怪,阻碍修路,神石最怕临盆孕妇的鲜血,张夫人正好快要临盆,为了成就修路大业,深夜自杀在神石旁,使得道路顺利完成。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也可见当年修路之艰辛。后人为纪念张九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功德和感戴张夫人戚宜芬支持丈夫的事业,在大庾岭南侧建了“张公祠”和“夫人庙”纪念其功勋。张公祠原在挂角寺内。夫人庙是新修的。说是夫人庙里签灵,便也抽一签。听说前些年,有一位领导干部与司机驱车来到南雄梅关古道,让司机到江西大余等他,他则从南到北走完古道,再乘车北上,如今他已“走”到了北京。而大多数旅游者也都是从广东南雄那边上梅岭,只是到了梅关就折回了。而我却是从广东乘车到江西,再从江西南下全程“走”到广东,此时在道士解签中得到了慰藉。路旁有“北伐*出师处”石碑,原来两次北伐皆是由这里挥师北上的。当时北伐*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不到半年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结束了北洋*阀在中国的统治,实现了中国的独立和统一。走走停停拍拍照,终于到达梅关古道广东段起点来雁亭。来雁亭本是梅关古道上的避雨亭。原来亭对面有一块石头,北雁南飞过梅岭,都会成群结队栖息在石上,人们遂称为“来雁亭”。迁人墨客、过往行人,路过这里,进亭憩息,见证了古道上许多事的发生,亭的正门上一副个字的长联中就有清雍正年间南雄“梁天来告御状”侥幸脱险的故事。
梅香百里花迎左迁客表拒佛骨屈隆天庭驿马驻蓝关韩退之赋云横雪拥喜得湘子仙韵帆抵潮汕椽笔挽文风逾千载稚童尚读驱鳄文;关锁千崖风吹失路人火烧石屋冤沉海底孤身卧雁亭梁天来泣官贪吏暗幸仗农夫铁肩状呈京都铜铡涤宦场至今日老翁犹讲九命案。另有一副绝妙佳联,为清代光绪年间状元王仁堪题写:一笑相逢,且留取雪中鸿爪;
几生修到,能管得岭上梅花。
我忽然觉得梅关古道其实并不在于是南上还是北下。北伐,打倒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阀的反动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这是孙中山先生生前提出的口号和确定的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民心所向。而慧能祖师南下,十六年后以风幡之论告人出世,创立了中国禅宗理论体系,使佛学“中国化”。孙中山和惠能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世界名人。这,是梅关独有的风景。这,也是古诗词里独有的内容。旅游也就是这样,借景抒情,赏景怀古。下午一点多出广东南雄的梅关古道景区大门,又见雄庾公路对面是钟鼓岩,与大庾岭相望,为梅岭胜景之一。于是又游览了钟鼓岩。钟鼓岩有两个岩洞,一洞为钟岩,洞中有一悬石,叩之如钟声;另一洞叫鼓岩,洞中也有石,击有鼓音,合称为钟鼓岩。岩洞内外,还留有历代名流的墨宝诗句。岩下有“洞真观”。年芦沟桥事变后,江西省大余县县长彭育英与赣粤边游击队代表陈毅等人曾在此共商国共合作抗日事宜。可能钟鼓岩景点是私人承包的,没几个人进。二点招手过路车回江西大余汽车站,到宾馆取了行李,乘2:50车,约二个半小时到江西赣州火车站。Tips到达与离开:从韶关汽车站搭乘前往南雄汽车站的班车,然后转乘前往大余县的班车,跟司机说一声在梅关古道下,下车后往北步行约10分钟即到售票处。从赣州前往,到大余县转乘前往南雄的班车,在梅关古道下。景点开放时间:7:00—19:00门票信息(价格仅供参考):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票价40元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票价30元钟鼓岩票价12元优惠对象:①儿童身高1.2米—1.5米之间购儿童票享受半价优惠,1.1米以下免票;②老人70周岁以上免票,持老人优待证购老人票半价优惠;③*官持*官证、残疾人残疾证免票;④教师持教师证享受半价优惠。小贴士:
梅岭赏梅时间三个月左右。白梅先开,红梅随后,持续到2月下旬。元旦前后,最好是从南雄上梅岭,到关楼再下十来分钟折回。春节过后,可从江西大余上梅岭。
旅游让你:欣赏文学、了解科学、感悟哲学
-------------------------------------------------
baojinkang谢谢您赞赏是对作者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