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以其奇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名闻天下,而最令人顿足叫绝的就是那形象逼真的性文化景观:“阳元石”刺锷蓝天、雄傲苍穹,“阴元石”幽谷深闺、情窦翕张,“双乳石”丰腴盈满、乳汁欲滴,“睡美人”坦胸仰卧、春梦缠绵……这离奇古怪的丹霞地貌,听说又有人发现了阳元石第二、第三,阴元石的娈生姐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竟将人类繁衍生殖的诸多“性器宝贝”集中堆放在丹霞山!可以想象,这些形象直观的性器标本,对生活在这里的先民,该起着何等丰富的性生活联想与性启蒙教育的作用,就连丹霞山下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祖”,都比同期陕西铜川李家沟遗址、河南安阳二里岗遗址的“石祖”要形象得多。尤其在大石山田螺寨下面的锦江边,一处性文化岩画群雕,更体现出先民从阴阳性器图腾中吸取性张力的萌动和创作灵感。
沿锦江而下,到一处红崖赤壁弃船登岸,爬过十多米高的山坡,钻过竹篁藤蔓交织的“情网”,来到褚红光滑的石壁之下。上面凸出的悬崖既遮没了阳光,也阻挡着风雨,而临江的绿色屏障又隔断了外界的视线,形成一处隐蔽封闭的幽静长廊。就在这长廊的内壁,先民们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古朴的艺术手段,将繁衍生殖的性认同及性向往留在了千古红岩的画页上。
扑入眼帘的第一幅岩雕是“双鱼窜洞”图,刻在离崖根1.6米高处。平整的红岩石壁上有一个酷似女阴的天然石洞,石洞内壁的红色砂岩从周边微微凸出,欲伸欲缩,颇具动感,洞形椭圆,滑溜滋润,四周被先民无数次地摩娑过,已抚摸得十分光滑。就在这洞穴旁边,先民精心地雕刻着一个硕大的“双鱼图”———两条鱼拥合成一个男根形状的图案,中间一柄长剑破鱼而入,剑柄在外与鱼尾重合,组成一尊“阳大壮伟”的石祖,似乎欲奋力窜入石洞。岩画所表现的,是先民触景生情,见到形似女阴的洞穴,油然展开联想的即兴创意之作,并且将生殖器官神义化、理念化,反映了先民对性器崇拜的主题。这与我国著名学者赵国华在《生殖崇拜文化论》一书中“性器崇拜三阶段”所述“一剑刺开双锂鱼”的立意,是非常吻合的。
以上为锦江岩画的部分图片
往右十几米,是一幅组合岩画,雕刻精美、构图严谨、立意鲜明。左边的一幅刻有一孔武猛男,头戴蹼冠,身体裸露,表情亢奋,左手执花束,右手放飞鸟,腹下阴茎挺举夸张,跨过“玉台”(又称阳台),勃勃然向一株二叶六花的花心直刺而去,显示出男性勇武有力的阳刚之气。细看那男子的蹼冠与形态,与《敦煌遗书》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尾的“男性巨形阴茎图”如出一辙。右边的一幅是典型的“莲生贵子”图,莲花、花蕾、莲蓬、莲籽、荷叶、莲藕历历可见,组合和谐得体,构图精细美观。尤以下面的两节莲藕,竟聪明地设计成两条娃娃鱼亲密交叠的图案形式,像雄鱼伏在雌鱼背上,又像小鱼爬在母鱼背上。而在它们的上面,派生出荷叶莲花、莲蓬籽实,蕴含着“连生贵子”、“人丁昌盛”的意思,是很经典的女阴崇拜图和繁衍生殖图。
在近百米长廊的崖壁上,还有男士放鸟图、麒麟望春图、春鹿交配图、母鹿饲子图、奔鹿图……几十幅岩画,有些虽年代久运岩层剥蚀而难窥全貌,但都与生殖繁衍的性主题文化有关。其中一幅“鹿回头”的岩雕,将一匹回头召唤公鹿的母鹿设计成鹿身鸟头的图象,鹿体矫健,回眸的鹿头却刻画成一只张嘴翘尾的飞鸟,反顾自身的尻尾,其意似乎在提醒后面的公鹿应该注意的焦点部位。且在古代,鸟就是男根的别名,画中的不言之意,已是照然若揭、耐人寻味。一幅“鹿回头”的岩画,立意的新颖、联想的丰富,借代手法的脱俗运用,足以令当今意象派画师们自叹不如。
性器崇拜与生殖崇拜是个古老的话题。原始先民对大自然及自身的许多秘密愚昧无知,自身的性行为、性快感,妇女的怀孕、婴儿的娩出等都曾令他们百思不解,认为这些都是不可抗拒的神奇魔力,对性器充满了神秘和崇敬。因此就产生了性器崇拜和生殖崇拜。
以下为丹霞山奇特的阴阳奇石
文:龙兆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