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视频
建立宏观印象
纪录片「看见丹霞山」
时长:5′58″
建议wifi观看
如果想了解丹霞山的形成原理
请出门右转搜看见丹霞山-地貌篇
看完影片
跟着地图遨游丹霞山
来张全景图
加强一下印象吧
没有印象的旅行
无异于盲人摸象
有了印象就像划重点
事实上
个人的注意力也是局限的
看见的都是正面
看不见的都是背面、侧面、顶面
而丹霞山的印象
经常被常规视角固化
比如阳元石从顶部看
就是一个小点
毫无雄风可言
现在借助无人机
可以看到非常规视角
建立起立体印象
一个场景印象的形成
都是对无数个其他场景的自动忽略
也许世界并不复杂
只因为我们无法穷尽角度
看不到全貌,才会遇事慌慌张张
所谓活明白,就是多几个角度而已
来丹霞千万不要局限一个角度看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古人很早就总结出来
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你就比别人多一个世界
这是我拍丹霞最大的收获
-
走读地理学会——首席探员大可
带领大家遨游丹霞山
摄影
大可拍摄地
景区大门
鸟瞰丹霞全貌
(请横屏观看)
▼
有了地图
我们正式踏入旅行
这个篇章轻松点
看美图,话家常
——第1站——
观音山
(下载手绘地图,按图索骥)
如果你是自驾
建议一早去看观音山
因为观音山附近有云雾
还可以拍到锦江河谷村庄
山河、村庄匹配在一起
才有人杰地灵之感
摄影
大可拍摄地
观音山观景平台
观音石
▼
为什么把观音山定为第一站呢
因为好运气
我第一次来观音山时下着大雨
到了这里竟然停了
而且还赶上日出*金时间
这是不是观音神助呢
反正我是信了
这么多年来
一直在外拍广告
每次当我向上天祷告时
总能收到明媚答案
记得有一次拍*河源头
上午还狂风大作
真到我开机时
风平浪静
所以就此笃定
只要心诚,就能拍出好片
摄影
大可另一角度看观音石是这样de
▼
身居丹霞
一念成秋
不需多长时间,哪怕一天
心有所想,笔有所画
我时常在拍片之前
会在纸上信手涂鸦
不带目的反而能找到本真
而且画画更能调动大脑参与
它能激活大脑回路
形成闭环
画画也是践行
但归根结底
把画面抽象成道理
和把道理还原成画面
这都是人一生的基本状态
马尔萨斯说过
活着就是为了讲述
他说的讲述,就是描述生活细节
包括鸡零狗碎
国画
大可▼
日出日落成为所有景区的卖点
记得在*喀纳斯的禾木村
每天天不亮时
禾木村后山的平台就挤满了男女老少
我很纳闷
看日出,哪里不能看
为什么要千里迢迢
辗转飞机,舟车劳顿来此起早摸黑呢
因为青春无价,值得投入
禾木村拍日出确实漂亮
但真正的主角是北欧式的人字顶木屋
和若隐若现的炊烟
那个境界能把人打回青春期
所以来此拍照的以中青年居多
与其说是拍日出
还不如说是回忆阳光灿烂的青春
拍日出,就是找青春
景区都深谙此理
所以在关键景点设置一道青春菜
摄影
大可拍摄地
观音山观景平台
日落
▼
摄影
大可拍摄地
观音山观景平台
日落放大版
▼
摄影
大可拍摄地
观音山观景平台
顶视观音石
▼
摄影
大可拍摄地
观音山观景平台
云雾中的崩塌沟谷
▼
摄影
大可拍摄地
巴孖园后山平台
丹霞河谷日出
▼
摄影
大可拍摄地
巴孖园后山平台
观音石
▼
巴孖园提供食宿
如果你想拍灵芝、石斛
可进入农场专属区
需得到场主同意
摄影
大可拍摄地
巴孖园林场
机型:佳能5d4微距
小灵芝
▼
植物都懂得和谐
你看这颗灵芝,遇到竹子挡住时
先改变自己,包容别人
为什么动物之间就不能和谐相处呢
这个问题先跑出来
后续再回答
摄影
大可拍摄地
巴孖园林场
与诸竹子和谐共存的灵芝
▼
摄影
大可拍摄地
巴孖园林场
机型:佳能5d4百微镜头
石斛幼苗
▼
摄影
大可拍摄地
巴孖园科普农场后山平台
锦江河谷日出
▼
当然中午过去看
光线就平了
不过河谷s型曲线
还是很美的
摄影
大可中午的锦江河谷
拍摄地
观音山观景平台
▼
如果你带了无人机
那就更好
万一有云雾
整个河谷就像仙境
摄影
大可清晨的锦江河谷
拍摄地
观音山观景平台
拍摄机型:大疆御2专业版
拍摄高度:米
▼
摄影
大可清晨的锦江河谷村庄
拍摄地
观音山观景平台
拍摄机型:大疆御2专业版
拍摄高度:米
▼
丹霞山最吸引我的是锦江河谷平原
不是所有图像都能刺激行动
只有那些被诗词加持过的美景
才有这样的功力
好比你看到水上有一个亭子
你会不自觉想起
“水云间”三个字
于是下意识地去拍水中的倒影
你看,我们很容易被诗词带入禅境
为什么诗词会有禅意呢
是图像打包的功力
因为汉字是图画文字
天生有图像功能
不是诗词有佛性
而是汉字本来就是佛
唐诗宋词,不过是汉字挂单的临时佛堂
水墨画
大可清晨的锦江河谷村庄
每次拍完河谷
都要回家捣鼓画笔
▼
我觉得锦江河谷
才是丹霞山最美的地方
所以早上来此拍日出最靠谱
看到这幅美景
不管是塞北人还是江南人,
第一时间都会有归隐此处的动机
认为这是他们精神上的故乡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西北汉子
怎么会把江南当做故乡呢?
原因就在:
“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上
触景生情,情在哪里
情在诗里,也在眼前,
也就是说
我们被唐诗宋词武装过的头脑
不由自主地被诗词带入情境
长图伺候
横屏观看
摄影
大可云雾中的锦江河谷村庄
拍摄地
观音山观景平台
拍摄机型:大疆御2专业版
拍摄高度:米
▼
——第2站——
阅丹公路
(下载手绘地图,按图索骥)
沿河自驾阅丹公路
才能真正接到
丹霞山的地气
摄影
大可河谷公路
▼
阅丹公路最美的地方是村庄段
走这条路让我想起宫崎骏的电影
到处是老电线杆
有种怀旧感
摄影
大可阅丹公路
▼
摄影
大可阅丹公路
▼
村内的田园生活
很治愈
再美的地方,如果缺少人气
多少有点心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说的还是人话
毕竟我们还是要食人间烟火的
荷花就是有人气的植物
荷花进入中国人视觉空间
佛教影响占比很大
古人很早就把它纳入墙壁专属空间
梅兰竹菊+荷花
这是文人画的标配
说到这里,先上一幅荷花暖场
吴哥窟门前水塘如果缺少荷花
就没有意境
荷花在此出现
能为画增加十成功力
水墨画
大可看见吴哥窟
▼
秋季水稻成熟时
拍照更有感觉
摄影
大可荷塘
▼
有山有水有竹筏
加上村庄
这几个元素汇聚
我估计大家都有归隐此处的动机
中国人最见不得这种场景
归隐田园
是古时读书人的梦想
天底下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
把耕读两字放在一起
也没有哪个国家
年来
在诗文中不厌其烦地赞美田园
摄影
大可漂流
▼
竹子是文人画的标配
把竹子种在路边
开车都显得有文化
摄影
大可阅丹公路沿河段
▼
摄影
大可阅丹公路沿河段
由此向左就进入巴寨
▼
摄影
大可村落夕照漂流
▼
——第3站——
巴寨
(下载手绘地图,按图索骥)
巴寨海拔最高
过去没有路
去巴寨比登天还难
如今阅丹公路环形贯通
四通八达
摄影
大可巴寨
▼
摄影
大可巴寨
▼
摄影
大可茶壶峰
▼
茶壶峰,就因为长相极像茶壶
所以脱颖而出
所以说人要有个性
没有个性还长得抽象
不仅让别人高耗能,还很伤自尊
毕竟大家还是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
这是人类进化决定的
其实教育小孩也是这样
不要给他讲抽象的道理
孩子最核心的能力
不是听懂道理,然后付诸实践
而是单纯的模仿
道理太抽象,模仿更直观,简单
父母只要足够优秀,自律
小孩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为了培养小孩的阅读习惯
直接把客厅改造成书房
把电视墙换成书墙
然后自己每天雷打不动看3小时书
慢慢地,小孩也开始喜欢看书了
所以说直观教育比讲道理靠谱
孩子进入社会后
或多或少会以父亲为模型
教师的儿子,就算他不做老师
也会有几分老师气质
医生的儿子,即使不做医生
在别人生病时
也会用医生的口吻安慰别人
水墨画
大可茶壶峰
▼
——第4站——
阳元石景区
(下载手绘地图,按图索骥)
阳元石是丹霞山的标志景点
必须打卡
否则别人都不认可你去过丹霞山
摄影
大可阳元石
▼
阳元石是晒布岩
分出去的石柱
也就是说
石柱是已老化的残峰
可这个残峰却是丹霞山的擎天柱
摄影
大可晒布岩
▼
很多人把阳元石当做求子观音
就在我拍摄上图时
真的看到一个身材窈窕的少妇
对着阳元石祷告
佛老是说,不要著相
没有图像
连回家都很困难
人类正是有了图像思维
才准确无误找到回家的路
要不然,就得像狗一样
随处撒尿做标记
所以说求神拜佛
就是让心里图像和佛像产生交集
佛像和心像都是自己所摄
所以说求佛,就是求己
水墨画
大可阳元石前的思考
▼
从空中看晒布岩
就像一面石墙
阳元石看起来
雄风尽失
摄影
大可晒布岩
▼
换一个角度看晒布岩
发现石墙之间也是相互纠结
风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摄影
大可晒布岩
▼
登上晒布岩顶峰
看日落是一种享受
它能激活大脑的存量
比如下图,就激活了儿时读过的诗词:
“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也叫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还能生出什么呢
在我看来,还能生出一堆问题
提问题才能走出自定义的世界
每个人都有一个取景框
这个框就“心框”
同样一幅图,有人看起来兴奋
有人看起来淡淡忧伤
摄影
大可阳元石观日落
经常能看到耶稣光
▼
——第5站——
长老峰景区
(下载手绘地图,按图索骥)
长老峰仙气最浓
要不然两大寺庙都扎堆这里
各占一处山头
长老峰是丹霞的灵*之地
这里有最红的山
向红山更红处进发
那里有锦石岩寺
摄影
大可锦石岩寺
▼
红得不自知
才是一种境界
书法
大可▼
走读地理
就是让思维看得见
走读的本质是行动
而我行动主要靠拍照
顺带画画
拍完回来
看着一张张照片
思维喷薄而出
也就是说
有多少照片就有多少思维想法
水墨画
大可锦石岩长卷
▼
长老峰为什么仙气最浓
因为在此能看见世间一切
日落也是一种境界
群峰绰绰
霞光粼粼
让你不慕富贵
远处的热闹我不羡慕
近处的生活触手可及
可你依然静如止水
不愿意倒卖灵*
这种感觉偶尔体验一下
就当是刷新系统
摄影
大可长老峰观日落
横屏观看
▼
与明星有意散播的素颜相比
丹霞山的素颜
也太浓墨重彩
太高调了
高调得漫不经心
高调得一塌糊涂
绘画
大可观岩(颜)
▼
长老峰左右逢源
爬上此山一定得多拍照
否则对不起汗水
后面的双喜台也是很好的拍照点
看着锦江带着县城人的祝愿
流入丹霞山
也算间接收获点赞
摄影
大可长老峰观日落
横屏观看
▼
——第6站——
一线天
(下载手绘地图,按图索骥)
一线天
是两面石墙中间的松软岩层
风化的结果
行走其中逼仄骇人
还得随时担心坠石掉落
摄影
大可锦石岩百丈崖
▼
看到上图,我想到一句话:
做事留余地,日后好相见
留余地在编程上叫冗余思维
我们老说要做减法
那什么是减法
忍痛割爱不叫减法
减掉还能绰绰有余才叫真减法
这种减法也叫冗余
通俗理解就是备份
备份概念并不新鲜
就是要留有余地
留有余地才能保证正常秩序不受打扰
有余地,才能有恃无恐
你想,带三个充电宝出街
当然可以放肆刷抖音
摄影
大可锦石岩百丈崖
▼
这里能清晰看出砂岩的层次
摄影
大可锦石岩百丈崖
▼
这个位置很紧张
心宽体胖者绕行
摄影
大可锦石岩百丈崖
▼
看到这里有垂下来的根
真想顺着藤上爬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
因为大脑暂时糊涂
以为自己困在井中
摄影
大可锦石岩百丈崖
▼
去锦石岩最滑的一段
必须手脚并用爬过此段路
摄影
大可锦石岩百丈崖阶梯
▼
一线天也是就近研究丹霞地貌的好地方
看看山为什么这样红
摄影
大可锦石岩百丈崖
▼
放不同角度的一线天照片
无非就是让你多拍几张
如果是相机,必须配脚架
否则难得糊涂
摄影
大可锦石岩一线天
▼
摄影
大可锦石岩一线天
——第7站——
僧帽峰
(下载手绘地图,按图索骥)
僧帽峰
形如僧帽
但近处看像三明治
岩层沉积
在这里很明显
关于丹霞地貌形成原理
请看上期地貌篇纪录片
摄影
大可僧帽峰
▼
僧帽峰只是借济公活佛的帽子命名
就让丹霞山主峰拥有了品牌故事
并从一堆默默无闻的群山中鹊起
你看命名也要找准流量
越是知名的越有参考价值
这叫定位
我以前做广告咨询
经常有人问我是哪里人
我是湖南人
这是地理定位
假如换一种说法
我是毛主席家乡人
这就不一样了
这叫人情定位
地理定位当然敌不过情感定位
情感是什么,就是故事
故事才能抢占心智
故事还能化解恐惧
宗教就是把一堆故事打包
化解恐惧
僧帽峰
只是简单的张冠李戴图像
就提高了辨识度
这是人类的高明之处
人类正是从加工图像
才闯过智人关
水墨画
大可这山长得有意思
▼
看看僧帽如何鹤立鸡群
长图伺候
横屏观看
摄影
大可僧帽峰
拍摄地
双喜台
▼
蜡烛峰
从长老峰角度看
最像蜡烛
如果你深入探秘路线寻到近处
后面又是另一番景象
摄影
大可蜡烛峰
拍摄地
双喜台
▼
背后看蜡烛峰
很像眼镜蛇
扬起头来要进攻
摄影
大可蜡烛峰
▼
再换一个角度
又是这幅模样
你看,换角度看世界真的不一样
记得在*喀什街头
一个维族小男孩问我从哪来
我说从深圳来
他说,深圳我知道
那是边境地区
我一听,惊愕中
确实,他没说错
深圳就是边境
只是我们被改革开放前沿窗口词汇套牢了
所以说要多换角度看问题
世界没变,只是我们站的角度有限
丹霞山的姿态千变万化
值得进入腹地各个角度拍一遍
摄影
大可蜡烛峰
▼
丹霞山,哪怕一座残峰
凭红都可傲视群山
摄影
大可▼
站在长老峰峰顶
观卧龙岗群峰
必须有点想法
比如摄影
最好是拼接合成
也不在乎日落日出
只要侧光就行
因为岩层的质地足以打动观众
下图是20张拼出来的全景图
焦距50,5d4相机
摄影
大可拍摄地:长老峰双喜台
▼
摄影
大可丹霞石墙造型
▼
摄影
大可僧帽峰另一个角度
站在这里可以远眺锦江
▼
摄影
大可拍摄地:长老峰全景图
▼
——第8站——
韶石景区
(下载手绘地图,按图索骥)
韶石景区元素较多
我这里只大概给全貌
摄影
大可韶石河谷平原
▼
好了这趟旅行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陪我唠唠叨叨这么久
如果你觉得扰民
请在留言区吐槽
下次少说点
如果多少还有点启发
也欢迎你在留言区
也给我启发启发
人点亮人
才是最高效的学习
再次感谢大家
谢谢!
欢迎转发
后续我会把中国地貌用脚步丈量一遍
至于时间,也许是5年,10年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活着就是为了讲述
向大家汇报一下
我们走过的地方
《看见*》
《看见敦煌》
《丝绸之路从西安到罗马-国内段》
正在筹备《中亚五国地理人文探索》
原本定在年初启动5个斯坦国家深度科考
由于受疫情影响暂时搁置
到时启动,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