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走进夏富记广东省第一个地质文化村建设掠
TUhjnbcbe - 2020/11/10 1:32:00
白癜风要注意哪些 https://m-mip.39.net/nk/mip_4785535.html

地质文化村是以“地质为基、文化为*、融合为要、惠民为本”为基本定位,是地质遗迹成果的转化应用,是地质文化与村中人文资源、特色农业资源、旅游资源融为一体的具有地质特色的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近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委书记韩子夜、地质遗迹调查监测室主任董颖及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柯小兵、技术人员一行人组成专家组到韶关市仁化县夏富村开展地质文化村建设指导工作。专家组实地查看了地质文化村建设情况,就地质文化村可持续发展与夏富地质文化村项目组进行了座谈。

夏富村地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由8个自然村组成,共户人。夏富村地质文化村是广东省第一个拟建地质文化村,全国首批地质文化村试点之一,它的建设模式为“地质+自然教育”。通过“山从哪来、山到哪去;水从哪来,水到哪去;人从哪来,人到哪去”这六个问题,道出了人是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形成渊源的村落文化,形成天人合一的山水田园,形成自恰的生态系统。

山从哪来?水从哪来?夏富村坐落于锦江下游的最后一块河漫滩平原,位于丹霞盆地核心区域,北西南三面丹山横亘,临东一湾锦水抱绕田园,丹山碧水相辉映,异彩纷呈。夏富村依山面水,这个水指的就是锦江,锦江水源于江西省崇义县和湖南省万时山,全长约8公里。锦江夏富村段长约8公里,整体形状呈大S形,河流地貌类型丰富,发育有江心洲、曲流河、河漫滩、河流阶地、边滩沉积等,局部可见古河道沉积二元结构。丹山—碧水—竹林—田园风光的山水田园景观组合,构成了一幅令人留恋忘返的仙山琼阁景象。

山到哪去?水到哪去?村中文化均可见到地质文化的影子,地质与人文已经深入融合,走进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如典型的明代李氏宗祠和中西结合式古门楼、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国时期古建筑、锦江第一商埠——古码头、鹅卵石墙、由红砂岩加工制成的石井、石磨、石阶、石柱、石凳、石墩等各类生活用具及建筑材料;夏富村的民俗文化、商业文化、河流文化和书香文化无不述说着人、山、水之间的关系。

人从哪来?人到哪去?夏富村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宗族文化、建筑文化及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从耕读兴家开始,名人辈出,历经宋、元、明、清到民国,出过举人、贡士19人,武举多人、*埔生多人。清初明末,该村先后有11人留学英、法、比、意等国留学、从商,有些人还曾参与戊戌变法运动。光绪年间进士李占元曾担任过民国初期的仁化县令,其弟李兆华毕业于*埔*校,曾任北伐*副师长。具有年以上历史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装故事”和“闹春牛”。

目前,夏富地质文化村建设初见成效,除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外,项目组还创办了设计三条科普研学路线,将地学科普研学融入到村民生活中去,与原住村民共同建设,讲好夏富村的地质故事,将夏富村打造成自然教育科普研学基地、丹霞山腹地的科普体验中心,使夏富地质文化村成为丹霞山科普小镇的又一特色名片,为地勘单位转型升级、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参考。

建设地质文化村是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探索与实践,地质科普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身边的地质文化,喜欢地质文化,还有助于当地村民重新认识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夏富地质文化村项目组深入了解村民需要,以地质文化村建设为桥梁,联合各方力量,在保存古村落独有特色的前提下,融入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住宿环境,打造具备游客接待能力的地质文化村。接下来,地质文化村项目组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夏富记广东省第一个地质文化村建设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