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连接韶关市区和丹霞山景区,将沿途美丽乡村“串珠成链”的阅丹公路新晋成为韶关市的网红公路。近日,笔者从韶关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阅丹公路的质量管理离不开韶关市交通运输局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据了解,阅丹公路由9条线路组成,长54.6公里,投资1.17亿元,沥青路面。年4月开工,年11月完工。建成后成为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陆续举办了多项国际、国内赛事,极大提升了阅丹公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沿线旅游、生态发展,乡村游客成倍增长,成为我省大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平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户外运动品牌。
韶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阅丹公路建设质量,该局严把制度落实关,各参建单位落实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履职尽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设立“路长制”,每条路设立1名“路长”,每日巡视项目现场,从质量、安全、进度上严格把关,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
严把原材料进场关。施工单位确定原材料的料场或品牌后,业主、监理、施工三方共同取样进行原材料试验检测和配合比试验,检测试验合格后材料方可进场。
严把施工程序关。对每道工序的施工严格实施报检、报验制度,作为常态机制从始至终严格执行。
严把试验检测关。要求施工及监理单位建立工地试验室,对原材料或工程成品严格按规范规定的频率抽检,并建立检测台账进行跟踪。
严把关键工序旁站关。对重要部位或关键工序的施工,实行必须由业主、监理、承包人三方技术人员全过程旁站的管理模式,以确保全程掌握施工质量情况。
据介绍,在阅丹公路建设过程中,该市以强领导推进落实。成立了丹霞山建设专项领导小组,建立起市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旅游公路建设工作体系。通过现场调研和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实际问题。
以广视野统筹谋划。站在构建完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以“交通+旅游”带动全域旅游建设,打造具有韶关特色的“善美之路”,推动大丹霞旅游经济圈升级与山城融合发展的高度,来统筹谋划阅丹公路建设。
以严标准把控质量。从设计到施工,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压实各方责任,加强施工监管,加密巡查力度,强化适实检测,严把施工工艺,把好关键工序,确保质量受控、安全有序。
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韶关将这样做
阅丹公路的广受欢迎是韶关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年韶关南雄市、始兴县、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其中仁化县成功创建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该市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再添动力。
据了解,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推动韶关市旅游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该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韶关将继续推进“四大景区”建设。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快进慢游精品旅游公路,加快把世界级旅游资源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景区。突出“龙头景区”建设,谋划推进丹霞山正北门、东南门和沿线驿站建设,加快南门引入酒店、会议中心等项目和周边高端精品民宿建设,推动阅丹公路沿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丹霞山接待游客人次走在同类景区前列;推进曹溪文化小镇建设,启动马坝人遗址公园二期;推进蓝山源、洛阳茶旅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大南岭旅游产业集群;改造提升珠玑文化特色小镇。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参照阅丹公路建设模式,高水平建设一批精品旅游公路;加快引进一批高品质度假酒店、旅游饭店、特色民宿项目;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推进“智慧旅游”。围绕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大做文章,推进智慧景区建设,着力提升旅游配套服务水平,满堂客家大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雄三佳农场等5个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仁化夏富村等6个村被评定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评定星级民宿24家,新改建旅游厕所86座。
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举办7场旅游推介活动和66场节庆活动,开展“云游韶关”系列活动。打响“红色韶关”品牌,将韶关打造成为全省研学实践目的地。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粤北段建设,推动城口红色小镇、仁化双峰寨和始兴红围等打造成为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营地、环车八岭生态经济圈、南粤古驿道等项目建设。常态化举办徒步、马拉松、自行车赛等赛事;加强文艺精品创作。
唐音
陈惠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