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无法解雇的雇员tm5uqa20
TUhjnbcbe - 2020/6/18 10:03:00

无法解雇的“雇员”


一看官须知,说爱因斯坦是烂人,非谓其不讨女人喜欢。事实上从幼儿园开始爱因斯坦就超级有女人缘。他一头黑发蓬松,热爱音乐与哲学,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对一切都漫不经心,不像大多数男人那样见着美女就两眼发直,口水流了一地,因此备受美女青睐。1919年他成为全球公认的科学天才,吸引力更是瞬间爆棚。但是,各国妇联都不喜欢他。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是“婚姻是一种让意外事件延续的失败尝试”。懂吗?翻译成中文,此话意为:结婚不是爱情的结果,而是意外事件的结果(奉子成婚),而且婚姻生活是为延续这种意外而进行的尝试。而且这种尝试肯定会失败。爱因斯坦很少说假话,但我可以跟大家保证这句话是彻头彻尾的假话。因为,他是拚了命才追到结发妻子马蜜娃滴。看官须知,爱因斯坦是典型的姐弟控,初恋是阿劳中学教师温特勒女儿玛丽,就比他大两岁。此段初恋像绝大多数初恋一样无疾而终。然后遇到马蜜娃,大4岁!马蜜娃是爱因斯坦在苏黎世ETH大学的本科同学,全名米列娃?马里奇(MilevaMaric),她爹是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的地主。一般家庭的女儿那时也根本上不起大学。马蜜娃聪明端庄,娇小玲珑,举止得体,一头黑发,却非美女,且腿脚微跛。爱因斯坦却一见钟情,直坠爱河。哪个当妈的愿意儿子找个女朋友大4岁,还是瘸子哇?而且她还不是犹太教徒!因此,马蜜娃立遭爱因斯坦父母的反对,尤以妈妈保琳娜为烈,她致信朋友说:“我们完全反对爱因斯坦和马蜜娃往来,我们甚至不希望他跟她有任何关系……她的出现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灾难。”但爱因斯坦一往情深,不惜与全家开战。作为地主爱女,马蜜娃性格喜怒无常,爱因斯坦却百般呵护。马蜜娃刚开始挺乐观,认为通过“挣表现”能赢得未来的婆婆。但保琳娜却直接写信给马蜜娃父母,指责他们家教不严,放纵女儿去勾引她的“杰出儿子”。这是所有母亲所能犯的最大错误:爱因斯坦大为不满,严重伤害马蜜娃,更恶劣的是,也极大伤害了未来的亲家公母,一锤定音提前从根儿上搞砸了婆媳矛盾,终生再未真正缓和过。怕什么来什么,爱因斯坦刚毕业一年,保琳娜最担心的事儿发生了:马蜜娃怀孕了。夏天爱因斯坦回意大利米兰家中休整,马蜜娃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在瑞士苏黎世全力复习参加补考。显然,她未被邀请去米兰做客。1902年1月,马蜜娃在娘家伏伊伏丁那生下女儿莉莎。当时爱因斯坦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等待上岗,并未动身前往探望:这个没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没钱,既不敢向父母开口,也不好意思向未来的老丈人伸手。塞尔维亚国教是基督教中最保守的东正教,在塞尔维亚女儿未婚先孕是非常丢脸的事情,虽然不至于直接装进猪笼丢到水潭里去淹死,却也足以让整个家庭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但马蜜娃父母仍像绝大多数同样处境的父母一样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这个并非他们所愿的任务:照顾未婚先孕女儿和私生外孙女。1902年爱因斯坦父亲去世前终于同意爱因斯坦迎娶马蜜娃。这是这个贫穷的父亲送给儿子的最后礼物。父亲去世后3个月,历经6年半爱情长跑的爱因斯坦和马蜜娃在伯尔尼举行简单结婚仪式,整个婚礼只有“奥林匹亚科学院”两个“院士”索洛文和哈比希特参加。婆婆保琳娜缺席。哪位看官认为儿媳马蜜娃会忘记此事?婚后他们在伯尔尼租了套公寓开始过日子。与很多文章的污蔑相反,马蜜娃厨艺其实还算可以。不过,1903年9月女儿莉莎染上猩红热,然后,她就从爱因斯坦的世界中消失了,连出生和受洗纪录也失传。在基督教国家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因为即使送人收养,这俩纪录也应保留下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不能原谅爱因斯坦的是,莉莎始终没去过瑞士,爱因斯坦很可能连这个孩子的面都没见过。总之,当时伯尔尼没人知道爱因斯坦有个女儿。随着时间流逝,莉莎渐渐尘封,75年后爱因斯坦与马蜜娃的通信公诸于世,世界才知道,OMG,爱因斯坦还有个女儿。一岁半的莉莎莫名消失,马蜜娃却又怀孕了,爱因斯坦夫妇搬入一处漂亮的两居室。此时马蜜娃已两次毕业考试失败外加两次怀孕,她不得不放弃热爱的物理,退守家庭,把探索宇宙末日的事儿完全交给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进入瑞士专利局后终于有了饭碗,马蜜娃也生下大儿子汉斯,25岁的爱因斯坦正式升格为人父。马蜜娃父母刚开始其实也并不看好这次姐弟恋,但汉斯的出生让他们彻底改变了态度,而奶奶保琳娜喜得长孙之后也勉强默认了儿子的婚事。回想起来,这是爱因斯坦与马蜜娃婚姻生活中最美满的时光。但好景不长,爱因斯坦当上苏黎世大学副教授,年薪仍是4500瑞士法郎,经济开始紧张,马蜜娃不得不把多余的房间出租给几个学生。这个欧洲第一批物理女生现在附庸一个整天胡思乱想的副教授当家庭主妇,不仅彻底告别物理梦,而且天天入不敷出,家里还老有几个衣衫不整的大学生窜来窜去,当然急需丈夫的关心和体贴。但爱因斯坦却是个一辈子都没真正长大的孩子,他还急需关心和体贴呢。马蜜娃于是提前陷入中年危机。爱因斯坦与日俱增的名声当然让马蜜娃自豪,但也带给了她更多的不安全感。爱因斯坦升任苏黎世大学副教授后,10年前的初恋女友玛丽写信祝贺,马蜜娃火冒三丈,愤而写信给玛丽的丈夫质问,搞得爱因斯坦十分尴尬。爱因斯坦家庭开始出现所有家庭都会出现的多少多少年之痒。1912年1月底,爱因斯坦从布拉格德意志大学应邀回任母校苏黎世ETH大学教授,他只身先回伯尔尼探亲,途中去柏林看望了堂叔。对于马蜜娃的婚姻,这是一次致命的拜访,因为爱因斯坦在堂叔家见到了离婚回娘家居住的堂姐罗爱莎(艾尔莎?罗温塔尔ElsaLoewen-thal)。罗爱莎跟爱因斯坦青梅竹马,这时离婚带两个女儿回娘家住。罗爱莎眼睛湛蓝明亮,豁达开朗,与不苟言笑、喜怒无常的马蜜娃完全不同。爱因斯坦一见面就被这个知识层次不高却洋溢生命活力的女人深深吸引。他们之间的秘密通信开始了,一直持续到爱因斯坦带着马蜜娃和儿子搬回苏黎世。马蜜娃回到苏黎世十分高兴,她从头就觉得脏兮兮的布拉格对她儿子的健康不利。马蜜娃得到了苏黎世,却将失去爱因斯坦。这时她的脚疼痛加剧,而且邻近一战,她的祖国随时可能爆发战争。更重要的是,她内心深处已感到与爱因斯坦渐行渐远,性情愈发乖僻暴躁。此时爱因斯坦应该对妻子加倍体贴,可这个永远都没完全长大的物理天才却选择躲到朋友那儿去拉小提琴。这显然不是经营成功婚姻的妙方。1913年爱因斯坦生日,已9个月没通信的罗爱莎给爱因斯坦寄去生日卡,没有一个字儿提及爱情,却终结了爱因斯坦的婚姻。我们经常说婚姻需要经营。经营者,意即做生意。所有的生意要成功,就得大家都赚钱。如果只有你自己赚钱,就不会有人跟你做生意,也就意味着你赚不到钱。可惜地主的女儿马蜜娃不明白这个道理。她固执地认为婚姻是爱情的事儿,而既然你爱我,你就得按我的意见办。她不仅对爱因斯坦与罗爱莎之间的秘密通信毫无所知,而且固执地让爱因斯坦服从她的意见,其结果就是婚姻离成功越来越远。这一次的冲突是因为宗教。爱因斯坦具有非常强烈的宗教意识,但他跟托尔斯泰一样不相信任何现有的宗教,包括基督教与犹太教。马蜜娃却是虔诚的东正教徒。1913年9月爱因斯坦夫妇带孩子看望外公外婆,在马蜜娃坚持下,两个儿子汉斯和爱德华在塞尔维亚东正教堂接受洗礼。夫妻喜欢吃的菜不一样对婚姻都有很大冲击,更不要说宗教信仰这么严重的事儿。宗教信仰不同的恩爱夫妻,在德国文化大师中,恐怕也只有海涅可屈一指。爱因斯坦根本没参加洗礼。马蜜娃成功地让儿子们信奉了自己的宗教,却将因此失去丈夫。如果生命允许悔棋,她会改变主意吗?二1914年爱因斯坦出任柏林洪堡大学讲席教授,马蜜娃强烈反对!她为此与爱因斯坦冷战。从科学上看,爱因斯坦在柏林的19年是他从物理名人上升为世界科学头号大腕儿的光辉历程,但从家庭生活来看,这19年可称彻底失败。德国作家尼菲在新出版的《爱因斯坦》中说,爱因斯坦对女人“最大的奖赏”就是“收用”她们为情人,但一旦被收用,她们便立刻贬值万丈,成为他发号施令的对象和不屑一顾的累赘。到柏林前他曾致信罗爱莎:“我对待妻子就像对待一个无法解雇的雇员。我有自己的卧室,避免和她单独呆在一起。对于这种方式的"同居",我颇能忍受。”有没有搞错?哪国的妇联能容忍这样的文字?然而,这还不是爱因斯坦最过分的文字。在苏黎世时一次两口子打架,爱因斯坦愤而出走,马蜜娃请他回家,爱因斯坦在一张满是图示和计算公式的纸上罗列一系列苟刻条件:“你要负责:1、保证我的衣服和被褥整洁;保证我的一日三餐;保证我的卧室和书房整洁,特别要提醒的是,我的办公桌只能我自己用。2、放弃我们之间的一切关系,除非出席社交活动;特别不要让我在家里跟你坐在一起、一起外出或旅行。3、不要想跟我发生亲密关系,也不许对我发火;如果需要,必须立即终止与我谈话;只要我要求,必须无条件离开卧室或工作间。4、你有义务在孩子面前不得以语言或动作蔑视我。”马蜜莲屈服后,爱因斯坦在第二封信中又写道:“因为我不想失去孩子,并且也不想他们失去我,确切地说,正是因为这样,我准备搬回去住。但是,发生了这一切之后,和你继续保持志同道合在所不能。我们只是忠诚的商务关系,所有私人事务都应减少到最低限度……我可以向你保证我这一方会正当行事,学会像对待任何一个陌生的女人那样对待你。”大部分《爱因斯坦传》“非常震惊于这些"苛刻条件"和"冷酷无情的话"。”这有什么好“震惊”的?这不是典型夫妻打架的气话吗?未必我们自己跟老婆打架时没说过同样、甚至更过分的话?我们为什么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震惊”?所有的“震惊”,都源于我们觉得爱因斯坦是圣人。其实他不是。而且他说了一辈子自己不是。可惜我们不招耳朵听。爱因斯坦对此无可奈何,他说:“一个人是什么人,和别人以为他是什么人,真是天差地别。”爱因斯坦活了76岁,在20世纪初算高寿,但其实他从小就是个病秧子,一战爆发后又得了营养不良,医生劝他去瑞士养病(他是瑞士国民),但爱因斯坦还未与马蜜娃离婚,拒绝前往瑞士,只好在柏林缠绵病榻,急需呵护。但世界上他的第一呵护人马蜜娃此时正与他冷战,呆在苏黎世。罗爱莎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给了病秧子爱因斯坦无微不至的呵护。4年的战争让两个情感孤独的人双双获得温暖。离过婚的罗爱莎深信要征服一个男人必须征服他的胃,因此厨艺了得,超过马蜜娃三倍都不止,而且她还善于无米之炊,在物资匮乏的柏林仍能随时做出一桌色香味俱佳的饭菜,让爱因斯坦备感家的温暖。爱因斯坦与罗爱莎仍是姐弟恋,罗爱莎小马蜜娃1岁,但仍比爱因斯坦大3岁。作为姐姐,即使马蜜娃脾气温柔,她也未必是罗爱莎的对手,因为,罗爱莎不仅厨艺超过她三倍,还天生拥有超过她三倍的优势:1.她跟爱因斯坦是真正的青梅竹马,拥有无数只属于他们俩的珍贵回忆。2.她爹鲁道夫?爱因斯坦是爱因斯坦爹赫尔曼?爱因斯坦的亲哥,她是爱因斯坦的亲堂姐。3.她妈法妮?科赫是爱因斯坦妈保琳娜?科赫的亲姐,因此,她还是爱因斯坦的亲表姐。三天才都是孤独的,而爱因斯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天才,他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好丈夫。然而,身为欧洲第一代物理女生的马蜜娃拒绝认可。她深以爱因斯坦自豪。还有谁比她更了解爱因斯坦的才华?爱情中了解是第一位的。婚姻中,就不一定。马蜜娃始终认为自己与爱因斯坦是平等的,这思想毫无疑问正确。问题是婚姻并非物理,不是所有参数正确就一定能得出美好的婚姻。罗爱莎屁学问都没有,更不懂物理,遑论理论物理,但她深知爱因斯坦,只想做“爱因斯坦的妻子”,并且觉得“这样就挺好”。1921年3月世界科学头号大腕儿爱因斯坦首次访美,靠岸后蜂拥而上将爱因斯坦围困在甲板上,连珠炮般提问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回答们当然都没听懂,于是转而向罗爱莎发问:“爱因斯坦太太,您也懂相对论吧?”罗爱莎说:“哦,我不懂,虽然他不止一次向我解释过。但我的幸福完全不需要相对论。我的数学只要够记帐就行了。”作为科学家,她对马蜜娃可称不战而降。以新时代女性观之,她更像个老掉牙的古董。可是,作为女人,她速胜、脆胜、大胜、完胜马蜜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罗马能够建成,却不是没原因的。罗爱莎不懂物理,但她确实知道罗马是怎么建成的。对于爱因斯坦来说,罗马即关爱。罗爱莎给了爱因斯坦充沛无私的关爱。在一战的腥风血雨中,爱因斯坦躺在病榻上,罗爱莎坐在身边替他织毛衣,同时操乡音给他大讲柏林街上的趣闻:面粉又涨价了;有家商店来了批进口罐头,可谁也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更不知道怎样才能打开那些罐头……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离婚,马蜜娃希望和解,爱因斯坦拒绝。离婚的主要责任毫无疑问在爱因斯坦,但在经济上爱因斯坦还是负责的,他每月把一半多工资寄给马蜜娃,还要负担患胃癌的年迈母亲保琳娜。他的工资是德国马克,一战中马克对瑞士法郎大幅贬值,因此爱因斯坦虽然名气很大,此时经济却相当吃紧。1918年,一战结束前的夏天,大病初愈的爱因斯坦与马蜜娃签署离婚协议。看官须知,德国和瑞士是基督教国家,基督教圣典《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19章第6节说“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夫妻如想分离,惟一的办法是其中一人死去。因此,爱因斯坦首先必须解释他为什么要离婚。爱因斯坦只好向法庭承认自己与罗爱莎的地下情,以此要求离婚。瑞士苏黎世法庭接受这个理由,先认定地下情违法,课以高额罚款,然后于1919年2月14日以“性情不合”判决离婚。那几个瑞士法官的脑袋大概被门夹过,挑了情人节来判决离婚。他们还判决爱因斯坦两年内不得再婚。但瑞士法院管不到德国,于是爱因斯坦决定同意离婚判决,而不同意同一份判决中两年内不得再婚的条款。1919年6月2日,他在柏林娶了堂姐兼表姐罗爱莎。当时欧洲中产阶级女性婚后都不工作,离婚等于失业。因此,启动离婚前爱因斯坦先跟马蜜娃达成协议:他在瑞士银行为马蜜娃存笔巨款,此外每季度提供生活费。这个协议还有一条特别条款:如果爱因斯坦获诺贝尔奖,奖金必须存在瑞士银行马蜜娃帐户上,马蜜娃可以使用利息,但动用本金须经爱因斯坦同意。此事的后话是,4年后爱因斯坦果真获诺贝尔奖,奖金2.8万美元,爱因斯坦依约马上存入瑞士银行。这在当时是一笔天大的巨款。谁知马蜜娃却对只能取用利息表示不满,让爱因斯坦非常诧异。几经讨论,爱因斯坦同意了马蜜娃意见,马蜜娃于是用这笔钱在苏黎世买下3处房产出租,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马蜜娃从此变成一个极难相处的人,后来大儿子汉斯携妻带子去了美国,马蜜娃一直在苏黎世照顾小儿子爱德华,1948年去世,只比爱因斯坦少活了7年。讣告遵从她的遗愿未写她是爱因斯坦前妻。也就是说,她不承认自己曾是爱因斯坦的“雇员”。马蜜娃知道爱因斯坦是天才,但拒绝承认他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她维护了普世价值――自尊和平等,但就此失去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天才。那么,罗爱莎会成为爱因斯坦的雇员么?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法解雇的雇员tm5uqa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