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生态新局面构筑新支撑中工网
TUhjnbcbe - 2024/10/18 20:54:00
白癜风科学大讲堂 https://m-mip.39.net/czk/mipso_9995846.html

●中国命题

1.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

蓝天白云已成广州常态。

2.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计划,加大重点地区细颗粒物污染治理力度。构建机动车船和燃料油环保达标监管体系。强化道路、施工等扬尘监管,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对中小型燃煤设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区域等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

3.加强重点流域、海域综合治理,严格保护良好水体和饮用水水源,加强水质较差湖泊综合治理与改善。推进水功能区分区管理,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综合防治。

4.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丰富生态产品,优化生态服务空间配置,提升生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城乡绿道、郊野公园等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小镇。

●广东实践

在广州塔上瞭望,蓝天白云,彩虹映日,远处白云山、高楼尽收眼底;徜徉深圳茅洲河畔,鸟语花香、碧道延伸,从前的黑臭滩涂蝶变人们喜游乐道的“网红打卡点”。

这个中秋国庆假期,不少人选择在家门口亲水登高,享受惬意时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一照进现实。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十三五”以来,广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通过绿色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高质量发展构筑支撑保障。

汇聚合力: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广东高位推动聚合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

翻看朋友圈,“广东蓝”刷屏成常态。漫步江河湖畔,“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愿景正越来越多走进人们生活。

年以来,广东省委书记、省第一总河长李希,省长、省总河长马兴瑞分别牵头督办全省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练江污染整治。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发出一号令,发起全面攻坚消除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的专项行动。

省政府协调省属国企发起“大兵团作战”,一座座环保设施加快建成,守护南粤江河。“十三五”以来,全省新增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42万吨/日,新建成城市污水管网3.4万公里,分别占现有总量的近30%和49%。全省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同一蓝天下,同饮一江水,各地治理“拧成一股绳”。全省五级8万多名河(段)长累计巡河万人次,破解九龙治水局面,整改河湖问题28.2万个。珠三角多市定期会商跨界河治理、开展联合执法,对污染重拳打击。广东与港澳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三地联合推进电厂脱硫、收紧排放标准、提升油品规格等协同减排。年至年期间,粤港澳珠三角空气监测网络测得各项空气主要污染物呈明显下降趋势。

一串串数据印证着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全省空气质量连续五年全面达标,PM2.5屡创新低;今年1-9月,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88.7%,9个劣V类国考断面阶段性消除……

绿色发展:

助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广东以绿色发展推进转型升级,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高质量发展“筑保障”。

如今,在镇村社区,雨污分流上楼入户;在江河流域的环保园区,印染、电镀企业纷纷入驻,集中治污;在偏远农村,人工湿地成为亮丽风景,将污水收集净化。

治理思路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减排”。“十三五”以来,各地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倒逼转型升级:珠三角地区不再新建燃煤电厂、炼化、陶瓷等项目,逐步实行更严排放标准。广东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冶炼、水泥、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截至年底全省共排查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10.7万家。

治理方式从粗放转向精细化。针对大气首要污染物的变化,广东以PM2.5为主转为以臭氧为核心的防控路径,在六大重点行业开展清洁化改造,对未达标城市精准落实治污措施。年以来,广东持续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近两年集中力量消除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一河一策”全力打好碧水攻坚战。

绿色发展孕育出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一台台盾构机始发,从地下穿山越海。有“湾区水脉”之称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加快建设。其建成后将东送清冽的西江水,惠及大湾区多万人。粤东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工程、环北部湾(粤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亦在全力推进,一个个超级工程将重塑广东水资源格局。

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正在崛起;在珠海高栏港海边,满载LNG的巨轮正在靠岸;在广东沿海,一个个大风车矗立海上正带来源源不断的电能……更多低碳、清洁的能源,正为大湾区的空气改善、民生保障、经济建设注入绿色新动力,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共建共享:

换来美好生活增添发展活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东以优质的生态环境激发城乡发展活力,让人们共享美好绿色生活,为高质量发展“强支撑”。

漫步于东莞华阳湖碧道,荷花飘香,堤绿水清,昔日黑臭的“龙须沟”变身国家湿地公园,优美的水乡“颜值”吸引京东、阿里巴巴等20多个总投资亿元的重大项目落户周边。骑行于韶关丹霞山锦江畔,蜿蜒的碧道如绿色丝带串起古村落、翠竹果林等生态美景,带动农家乐、乡村旅游蓬勃兴起。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是省委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去年来,广东建成以大湾区为重点的碧道试点公里。今年,万里碧道建设向全省铺开。越来越多碧道不但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更成为推动城镇升级,水岸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碧道沿线正崛起座座滨水新城。

森林进城,身边增绿。在深圳福田红树林,十多只黑脸琵鹭旁若无人地嬉戏,这个我国唯一位于城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鸟的天堂,每年有约种、上万只候鸟在此歇息过冬。从自然公园到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福田见缝“插”绿,优质的城市空间助力打造“湾区总部之都”。

如今,珠三角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8.61%,个湿地公园、个森林小镇星罗棋布。广东力争到年,全省21个地级市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全覆盖,形成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安全屏障。

绿色生活,全民共享。城市夜跑、单车骑行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绿色出行新风尚。大批民间河长、义工队、志愿者活跃于巡河保洁第一线,全省已组建护河志愿队伍支,全民治水护河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南岭崇峻,郁郁葱葱;珠江浩荡,奔腾不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广东正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担当和作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支撑。

●数读

●-年,广东PM2.5浓度分别为31、29、30、29、27微克/立方米,连续5年稳定达标。年1-9月,全省PM2.5为19微克/立方米,再创历史同期新低,预计年底有望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25微克/立方米)。

●年1-9月,71个地表水国考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8.7%(不计溶解氧),同比上升8.4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均阶段性达到年考核目标,创近5年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年底,广东较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全面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体系。目前已设立五级河长、河段长共计名,设立湖长名。全省五级河长累计巡河达万人次,巡河发现并整改问题28.2万个,有效解决了大批影响河湖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

●珠三角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8.61%,个湿地公园、个森林小镇星罗棋布。到年,全省21个地级市将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全覆盖,建成个森林小镇,个森林乡村。

●广东深挖处置潜能,指导各地有序做好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今年1月20日至8月31日,全省累积妥善处置医疗废物7.2万吨,其中疫情废物全部做到“日产日清”。“十三五”以来,广东有序补齐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短板,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共有家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单位,预计今年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将达到万吨/年以上,基本满足全省危险利用处置需求。

●一线走访

天蓝

经济持续增长的珠三角PM2.5却再创新低

今年7月,一张从江门鹤山市拍到的广州塔照片走红网络,这是拍摄者吴兆民时隔6年后,再度在60公里外的鹤山市大雁山风景区拍到广州塔。

不仅市民的直观感受,监测数据也印证着珠三角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今年1至9月,珠三角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19微克/立方米,优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目标值(25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珠三角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区域PM2.5年均浓度从年的3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年的27微克/立方米,降幅15.6%。年开始,国家将珠三角从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原有三大重点区域“退出”。

经济增长不再以环境为代价,离不开区域内各市携手打好蓝天保卫战。

“开了这么多公交车,还是这种最舒服、平稳,无油烟,噪声也小。”有着36年驾龄的广州陈师傅对电动公交车赞不绝口,“充电一晚,可跑一天。”

年起,广州加快公交车电动化步伐,仅当年就新建充电桩个、投入纯电动公交车辆,实现全市公交车%纯电动化。仅此一项,一年可减少氮氧化物约两万吨,约占全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10%。

同时,广州在年先后关停位于市中心的广州发电厂、旺龙发电厂等的燃煤机组。继年达标后,年广州PM2.5年均浓度再次达标,“广州蓝”日渐成为常态。

在佛山,绿色生产正成为这座制造业名城的靓丽底色。该市积极对陶瓷、家具、喷涂等传统企业进行工艺升级,“厂区空气质量好了,相比以前原材料能耗降低了2/3,综合能耗降低了一半,各种废气废尘等污染物也减少了六七成。”佛山陶瓷企业蒙娜丽莎集团负责人感慨尝到产业升级的甜头。“十三五”以来,珠三角地区不再新建燃煤燃油电厂、水泥熟料等项目,大力治理“散乱污”企业。

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珠海的金字招牌。今年7月,全国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珠海空气质量排名再次斩获月度第一。面对臭氧污染,珠海深入开展VOCs综合整治,对VOCs重点企业实行交叉执法和销号整治,并构建监控预警系统,让VOCs“跑冒”情况无所遁形。

“十三五”期间,通过各地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珠三角PM2.5屡创新低,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筑起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深圳茅洲河段燕罗湿地公园焕发生机。

水清

广东污染最严重的两条河流相继复清

“在外面训练那么久,今年终于可以回家!”深圳市体工大队大队长夏哲顺仍记得回到茅洲河时的欣喜。此前水质不达标,皮划艇等水上项目常年在外地“流浪”训练,而今随着茅洲河水质改善,水上运动员今年首次“回家”训练。

茅洲河曾是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而今两岸湿地掩映,碧道延伸,生态日渐恢复,河流重新焕发生机。

巨变得益于全流域系统治理。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体量大,技术难度高,深圳经过探索采取EPC模式,实行“地方+大国企”的“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

年综合整治启动以来,茅洲河流域深圳段治理中,高峰期一线施工人员超2.3万,作业面多个,最高单日铺设管道4.2公里。大兵团作战之外,深圳也做起了“绣花”功夫,通过雨污分流、暗涵清理等,流域内截污控源日趋精细化。

在茅洲河下游,深圳、东莞两市隔河相望,为解决跨界治理问题,省、市建立协调机制。省生态环境厅建立流域综合整治协调会,每月一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同时实施“一市一策一专班”督导整治任务落实。而深圳、东莞两市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推动解决茅洲河界河段清淤、塘下涌污染整治等一批重点问题。

到年,茅洲河流域19条支流稳定消除黑臭,而备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态新局面构筑新支撑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