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解析文旅融合,构建创新格局澎湃在线
TUhjnbcbe - 2024/10/9 10:28:00
                            原创遗产中心旅游中心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第七届清华同衡学术周“解析文旅融合,构建创新格局”分论坛于年11月19日8:45在清华同衡西区办公楼报告厅举办。本次专场持续近9小时,22位城乡遗产、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分别就各自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会议现场还展示了同衡自主设计和嘉宾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及甲胄复原艺术品。

文创产品及甲胄复原艺术品展示

甲胄复原艺术品展示

张杰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顾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杰教授首先作为致辞嘉宾发言。他指出,文旅融合已成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借力文旅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思维、新的人才。首先,文旅融合需要建立动态的模式,这是文旅融合的创新之处。其次,文旅发展在某种程度来讲是大脑经济,要重视人才的力量,这也是之所以强调留住老居民,吸引年轻人的原因。留住老居民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文化传承,吸引年轻人是为了让有识之士参与到当地文旅发展之中。最后,文旅发展工作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中国市场广阔,只有可持续的文旅发展才能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使文化遗产持续焕发光彩。

主旨报告

——上午场——

上午场的论坛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飏担任主持人。

文旅融合的机遇与挑战

霍晓卫,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霍晓卫副院长认为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行为,游客通过旅游完成文化交流或文化认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文化旅游的核心资源,平衡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长期存在的难点与挑战。他提出应通过主题串联更多旅游资源,通过设施保障拉长旅游运营活动时间,通过措施创新对旅游流量削峰填谷;鼓励旅游主题与产品策划结合遗产价值;通过政策创新保障创新动力、包容试错成本;研究文化旅游融合规划编制技术标准,促进文化与旅游学科与技术的合作交流,探索多层次、多受众的文化诠释与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应重视过程和长久的文化传承,文化应更加重视人民需求。理想的文旅融合状态是“文化是魂,为旅游赋能;旅游是形,为文化宣声”,要塑造多种形式的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重视地方经济发展、人民获益。要以文旅融合来整合核心文化资源,加强优质文旅产品开发,深化相关产业融合来带动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长城保护和文旅融合利用

邬东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景观学系副主任、副教授/文化和旅游部专家

邬东璠教授以长城的保护和文旅发展为例,着重阐述了对长城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度思考。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背景下,文旅融合的目标是长城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融合的过程中文化和旅游双方都应互相适应并作出适当的改变。

邬教授提出长城作为一个国际化IP,应在保护前提下因地制宜的采用恰当方式加以充分利用,充分发挥遗产公众教化的作用,并探索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入旅游产业中。

长城的文旅融合需对长城文化的系统性、完整性需求有清晰的认知。长城作为大型线性遗产,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历时性、延展性等特点。长城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形式可从“文化+旅游”及“旅游+文化”两方面展开。最后,提出创意创新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必要手段,而集成创新则更是当下解决长城文旅融合的关键,只有优化集成后所形成的解决方案才更能有效的形成落地项目。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规划

相秉军,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三角分院院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总工程师

相秉军院长系统介绍了长三角分院《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规划》的项目实践。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更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集合的贡献。因此,规划强调“高起点、重统筹、抓落实”,以“将扬州打造为世界运河文化之都”为目标,以问题及实施为导向,兼顾国家战略、公众诉求和政府发展。规划从价值认知角度出发,以历史、当代、未来三大时间脉络,系统梳理了城市及运河段落特色;以文化、旅游、生态、社会治理角度,多系统、多维度提出战略引导;从市域、城区、分区、节点层面进行空间落实和支撑;通过规划运营、上下传导、组织实施的一体化,加强大运河文旅带建设的可操作性,以大运河建设为抓手,提升扬州城市综合效益。

文旅融合,古镇焕新—华侨城的安仁模式与实践

吕梁,华侨城西部投资有限公司规划研究中心副总监/成都安仁华侨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吕梁副总经理基于华侨城“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战略理念,结合长期参与安仁古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工作的实践经验,系统介绍了安仁古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探索历程,并对当下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特色小镇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见解。她提出,安仁古镇的开发探索过程中,首先,秉承“文化先导、文旅融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其次,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双轮驱动的开发模式推动安仁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挖掘文化符号,传承文脉;盘点可利用资源、精细化修缮、整体风貌提升;植入活化业态、打造核心标杆文旅产品。并结合地方美丽乡村、农业、乡村振兴、文化产业,搭建多维度平台,确立了安仁古镇及美丽乡村发展整体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路径。

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李鑫,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分会副秘书长/广东丹霞山丹霞地貌研究院科普顾问/脚爬客(武汉)地学科普中心主任

李鑫副秘书长介绍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近年在公众科普教育方面的丰富实践经历。李主任从志愿者助力、社会化参与、科普产业化三方面分享了如何通过科普教育助力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公开招募的科普志愿者主要协助处理丹霞山日常事物,执行本地科普活动,发表学术研究与参加国际交流,支撑丹霞山举办高频次、高质量的科普活动。丹霞山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活动搭建科考、科创、科普的众创共享平台,加强社会化参与。通过互联网长视频、短视频、音频等手段,将大众创意吸纳并输出为自然保护地科普的创造性内容。最后丹霞山还探索了公众科普教育助力原住民经济产业升级的产业化路径。

红色遗产与文旅融合

杜凡丁,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遗产五所主任工程师

杜凡丁以自身多年从事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的经验为大家分享红色遗产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的实践与思考。他指出:革命文物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资源,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革命文物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具有直接强烈的感召力和叙事性。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发展迅猛,但是当前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工作仍是重视它的纪念性,而忽略了它的故事性及宣教意义,仍有诸多方面需要提升。随着近年中央进一步强调了革命文物的保护、革命精神的弘扬,提出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战略,将长征文物保护、长征精神弘扬、长征故事宣传提升到国家重大文化战略的地位。杜凡丁认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以长征故事为主线,形成不同的重点段落,建立不同的展示主题,串联不同的省份,要打破省际之间的行政隔阂,建立一条贯穿长征全线的线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老北京新天桥——走向文旅产融合的街区复兴路径初探

阎照,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遗产四所所长/清控遗产城市复兴与社区发展联盟秘书长

阎照所长提出现在的街区改造已由以往的大规模开发转变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析文旅融合,构建创新格局澎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