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珠三角和长三角,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说到红三角,我想大家都会顿一顿,想一想,是不是我把“金三角”说成了“红三角”。
其实,红三角确有此地,是指广东、湖南、江西三省相连处的韶关、郴州、赣州三地市,由于三市行政区划形似大三角,境内都有红色砂页岩的“丹霞地貌”,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重要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
韶关丹霞山郴州高椅岭赣州小武当山红三角概念,最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提出构建,希望它能成为珠三角的产业承接地,以此带动三市的经济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只可惜,红三角概念只停留在构想中,韶关、郴州、赣州三市在经济发展以各自为战为主,经济和社会的交融交汇也未有大的突破,还是保留较为独立的经济社会环境。
三市自然条件相似,处于南岭山脉丘陵山区地带,都是欠发达地区,都是各省的南大门和北大门,属于长江经济带和珠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也因这么多相似的因素,三市经济发展水平经常被拿出来作对比。
崇山峻岭的南岭,自然风光旖旎红三角三市经济发展水平孰强孰弱?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开展讨论,对三市做一次较为完整全面的分析。
首先是三市的经济情况对比
(一)GDP指标对比
按常理说,地处广东北大门、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韶关,在三市中理应排行第一。
山青水秀的韶关城但事实却非如此。年红三角三市国内生产总值(GDP):韶关.9亿元,郴州.1亿元,赣州.37亿元。
三市年GDP想不到,常人眼里富裕的经济老大哥广东省家里也有穷困子女,韶关市不仅在红三角三市中排不进前二,与第二名郴州也存在近一倍的经济总值差距,更别说排行第一位的赣州差了近2倍。
我们再看看三市-年GDP和GDP增速变化数据,可以看出韶关市GDP不仅总量垫底,与一二位差距越来越明显,而赣州在年后增速保持第一。
-年,韶关市GDP增长了1.49倍;郴州市增长了1.56倍;而赣州市势头最猛,增长了2.34倍。
GDP增速是衡量经济增长速度,体现区域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经济总量和增长潜力表现上,赣州最为耀眼,郴州次之,韶关为最末。
发展迅猛的赣州城(二)人均收入对比
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但两个指标都可以反映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首先是人均GDP对比:
因赣州年人均GDP数据未公布,人均GDP数据对比时间选用-年。
通过对比,郴州市的人均GDP在三市中长期保持第一名,第二名为韶关,最后为赣州。
郴州五岭广场,为湘南地区最大广场但是,回顾11年发展历程,韶关市人均GDP增长了.58%,郴州增长.11%,而赣州增长.47%,增长率为最高。
接下来看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的排名为赣州、郴州和韶关,与人均GDP不同,这里赣州跻身为第一。
-年,赣州人均增加了.76%、郴州为.91%、韶关为.78%。增长率与人均GDP大体上相似。
有点诡异的地方是,韶关市-年间居第一位,但年出现断崖式下降,减少了15.67%,这之后长期位居三市末位。
粤北山区韶关,与珠三角相比差距有点大虽然郴州和韶关人均GDP长期保持一二名,但赣州增长迅猛,与第二名韶关差距逐渐缩小,很有可能未来几年三市人均GDP排名会发生大变化。
(三)第三产业对比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韶关市为49.3%,郴州为50%,赣州为50.1%,三市水平接近,差距不大。
不过,回到年,韶关市以46.6%高居榜一,甚至比最末名郴州还高出近15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近十年来,韶关市第三产业发展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而郴州和赣州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但缩小了差距,还以微弱优势把韶关甩到末位。
第三产业产值能反映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反映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通常第三产业占比越高,城市发展水平便越高,如北京81.67%、上海73.27%、广州71.56%。
因此,三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为接近,基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但是增长势头都出现了回落倾向,与发达城市还有不小差距。
下文我将会从社会角度入手对红三角三市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