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位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以丹霞地貌和喀斯特溶洞为主要特色。
红色丹霞地貌
早在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就对飞天山的风景赞不绝口,他在《楚游日记》中就写道:江口诸峰,俱石崖盘立,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并镌刻寸土佳丽留存至今。但是相比较附近同为丹霞地貌的丹霞山,飞天山名气却不是很大,当地的朋友告诉我,飞天山一带长期是部队的地盘,属于军事重地,直到前些年,部队撤离,这里才开始开发旅游,这才使得飞天山多年养在深闺人未识。
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距市区18公里,飞天山虽说离城区不太远,可也需要费了一番力气才找到,数次出入部队废旧营区,军事重地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
简单讲,飞天山就是丹霞巨岩山体,别地方的丹霞都是奇峰怪石,飞天山则以沟壑为主,地势平坦,山环水绕,地貌独特,核心景区是要门票40元的,路边一些山体则是无需门票的,景区很大,如果要慢慢全部走完,恐怕得大半天时间。
天生桥
中国研究丹霞地貌的权威、中山大学的黄进教授认为,湖南飞天山中的天生桥是中国丹霞地貌中最大的天生桥。称为中国丹霞第一桥。当地人把天生桥也叫穿坦。据说,这是当地人的喊法——洞就叫坦。坦字典里没有查到洞的解释,也无从考证。
这座天生桥桥长大概50米,宽达到了30米,从地面仰望,天生桥很庞大,粗壮、扭曲状,没有夯土浇筑,也没有钢筋构建,完全是天然的,桥下长满了树木与藤蔓,人走进去,那些顽固不化的藤蔓与你纠缠在一起,难分难舍,好像与你前世有姻缘。当然,也有人把这一罕见的洞穴说成是天下第一门。是门?是镜子?是洞?天桥?都不要紧,引人入胜就够了。
黑坦
穿坦的旁边还有一个景点叫黑坦,是一个洞穴。从外面看,洞口很小,当你一旦走进去,眼前立刻豁然开朗,一个面积平方米的红色砂砾岩洞穴以半敞开式方式呈现在你眼前,洞内足可以容下上千人。洞口有一道泥巴墙体,墙体底下是花岗岩打的麻条砌筑的,墙体安装了门、窗……从遗存物来看,这里居住过人,到底何人?没有文字介绍。
不过,在这里所见到的景象,倒让我想起一部电视剧,好像是《乌龙山剿匪记》,有一个这样的剧情,美女匪徒与匪首死守天然洞穴,弄得我人民解放军攻打了很久,才攻打下来。原来以为电视情节中的洞是虚构的,没有想到,生活中还真的有这么奇特的洞穴哟。
石面坦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核心景区,最先看到的是石面坦也叫晒布岩。这是一个高大的长方形的石岩,景石的侧面十分像一个人头,鼻子眼睛、嘴等都惟妙惟肖,当地人称为石面坦,即石人之面。这个石像的两侧即石壁上有非常明显的垂直的槽沟,一条挨一条非常壮观。在飞天山,当地人叫手指岩。这实际上是下雨时,片状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槽沟。
从石面坦下来,就到了翠江边。在这里真正体会到了山清水秀。一个很小的竹筏从对岸向我们这岸划来,小小竹筏十分轻巧,只能坐一两个人,只能一个人划,这竹筏走得不慢,仅10分钟左右就上岸了。掌阀的位长相清秀的湘妹子。她熟练地把竹筏系在岸边,然后打着太阳伞,去办事去了。美丽的女子在翠绿的江面划动竹筏,这样的画面美丽生动的久久不能让人忘怀。
年农历四月十二日,徐霞客在《楚游日记》中写道:重岩若剖,夹立江之两涯,俱纯石盘亘,倏左倏右,色间赭黑,环转一如武夷……余揽山水之胜,过午不觉其馁。你看,这段山水之胜,竟然使徐霞客这位见多识广的旅行家连肚子饿都感觉不到!
美丽的翠江两岸
这段风景的美丽,主要是岩壁绵延不断,其上水平的岩层一层一层的堆积得如此整齐;加之整个岩石是红色的,红彤彤的,可以说是一大片赤壁直插江中,直滨江流,而江水又是这般的翠,这里只能用碧水丹山这四个字来形容。在这片大赤壁的扁平洞穴中居然有庙宇建在其中;在岩壁较低的洞穴中,还能看见了船棺。寺庙和船棺使人神飞奇想,恨隔江不能往也。整个翠江两岸丹霞山的顶上是郁郁葱葱的。当年,徐霞客晚上在此江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是晚素魄独莹,为三月所无,而江流山色,树影墟灯,远近映合,苏东坡承天寺夜景,不是过也。我们今天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已经体会不到月光映照下的江流山色,树影墟灯中的宁静的旷野之夜了。
翠江是湖南最有名的湘江的支流耒水的上源。这条江叫翠江是名副其实的,其美在江流山色,或称为碧水丹山。福建的武夷山也是碧水丹山,但武夷山的水仅仅是九曲溪,而翠江是一望无际的,江面更加开阔,能感觉到江流,而九曲溪感觉不到江流。翠江两岸的山是连绵的,更有山的气势。这里的丹霞山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正因为如此,徐霞客先生评价为,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
(编辑张晓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