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行漫记13从张掖七彩丹霞到嘉峪关 [复制链接]

1#

每个熟悉古代史的人

都有个梦想

来到河西走廊

——※※※※※※——

摄影地理学综述

停课多日,今天恢复正常教学。上课!

风景(风光)摄影与其他门类摄影本质都是一致的,即追求“形(形状)、色(色彩)、光(光线)”。不同于人像、室内商业摄影等类别,风景摄影无法摆布被摄对象,你只能寻找、观察和等待。

如果忽略随时间、季节变化的光线因素,有拍摄价值的风景一定是在形色中取胜。例如我们昨天去的门源油菜花田,以色突出,兼以平面之形。

景色一般由地形、水色、草木三部分组成,如果几方面都有突出之处,则能名满天下,譬如以地形(石)+草木(松树)就能达到“*山归来不看岳”的顶级水平。桂林山水,听名字都不用解释了。

以上三个因素都可以进行深入解构,今天专题讨论摄影地理学中的形与色。

假设,在无任何草木、水色依托下,哪些风景仅靠土石之形就能达到视觉冲击力?一般而言,秃山土丘不太可能好看,但也有特别,此类山石都属特别的地貌(地形)与色彩。

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a.喀斯特地貌

这种地貌特点是依靠大块岩石形态变化产生曲线,即取“形”。所谓滴水石穿,水对岩石溶蚀形成地表的山峦或地下溶洞。由于需要水溶形成,这种地貌只可能出现在中低纬度多雨地区,故此类风景常是地形与水色相映衬。在国内有名的当属九寨沟、石林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b.丹霞地貌

丹霞即红色,产生红色是因为山体石土中含有较多的铁元素。丹霞地貌一般都是砂岩等小块碎岩与泥土的混合,通过流水、风化等因素产生不同形态。一般情况下,因为砂岩类的地质结构较为松散,易垮塌,丹霞地貌形态优美的较少,取“色”为主。国内有名的包括广东丹霞山(地貌名称的由来)、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等。

c.雅丹地貌

这种地貌的地质结构就是泥巴山,由于风蚀作用,山丘的不同位置受到的磨蚀不同,形成凸凹形态。故雅丹地貌只能在极端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出现(下雨就全垮了),是以“形”取胜。这种地貌最著名的当属*克拉玛依地区的魔*城。

总结:喀斯特地貌为石之形;丹霞地貌为砂石之色;雅丹地貌为泥之形

拍摄三种地貌,应以光线塑造其形色。其中,喀斯特地貌环境因素最为复杂,需要综合考量;以色取胜的丹霞地貌对光线要求最高,在不同的光线下变化也最大;雅丹地貌因色彩变化极少,应考虑采用特殊光位与光色,例如清晨傍晚、逆光等。

文化知识:由于道教重红色(炼丹),内地丹霞地貌显著之处亦多为道教名山。

01张掖丹霞地貌

在临泽县过早,遇到一种没见过的食品,名曰“牛肉小饭”。盛来一碗,看上去是牛肉汤,调羹舀起很像米饭?入口才知,是面条切成米粒大小,西北人能把面吃出花来。

昨日计划的第二景点是位于临泽县的丹霞地貌景区,因为下雨未能前往,今日雨停,赶早就到了景区。

丹霞地貌景区这几年名气越来越大,已成为青海大环线上的旅游明星。

鱼眼镜头拍摄

然而在我眼中,这一片绮丽的砂石山,无非就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而已。想当年冯老师的本科专业是铸造(俗名翻砂),参加工作后跟各种砂子打交道了好多年,看这玩意儿就像在车间里面闲逛一样,手一摸就知道化学成分、目数(颗粒大小)、含泥量等,一点新鲜感也没有。

虽然兴趣不大,既然来了还是要逛逛。景区名为张掖丹霞地貌,听听这名字就够呛,直接就上个学名。这帮甘肃人也真憨厚,瞎编个好听点的名就做不到,非要这么实在?如果都这样,庐山就可以改名为“九江丘陵地貌”这样地理学的名称。

没名字也是因为景区的历史太短,年后才开发。为什么是这一年?因为北京奥运会这一年结束,息影数年的张艺谋在此地拍摄了那部《三枪拍案惊奇》,一部电影造就了一个景区,之后给张掖带来了滚滚财源。这部片子争议挺大,也是缘于老谋子的影响力。

果然没猜错,这里又是全世界十大什么什么之一。我觉得自己都像是一千多年前隋炀帝西狩到了张掖,召开万国大会,各个藩属国举着地图道:“皇上,此乃吾国之最舆图,恭请移驾前往。”

注:隋炀帝可不仅开凿运河下扬州,在早期征服西部时最远到了张掖。中国历代皇帝来西部巡视的仅此一人,周穆王跑到天山约炮西王母那是瞎编。隋炀帝若不是今天征服高丽、明天扫平河西走廊、后天烟花下扬州这么折腾,也不至于把国力搞崩溃。

看电影时,这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谋子是摄影出身,特别喜欢搞视觉刺激,尤其是大反差高对比。《三枪》的外景就相当抢眼。

应当说,七彩丹霞挺好看的。与一般的丹霞地貌不同,由于每年的海洋泥土沉积不同,层层叠叠,*红交错,别的地方的丹霞地貌没这么夸张。

此外,张掖丹霞以沙土为主,在西北易受到风蚀,故而又具备了雅丹地貌的特征。

以色为主,以形为辅,综合起来看,还是个不错的景区。

当你看着形态色彩各异的山丘时,就可以展开想象了,可以如仙女、如僧人、如火焰、如红烧肉、如胸脯,联想取决于你对什么感兴趣。

景区里也立了很多牌子,告诉你这里像什么、那里像什么。我对照了半天仍然看不懂,不知道是不是高反的缘故,或者我天生就不是搞艺术的,完全没有视觉联想能力。

《三枪》中的那个面馆还在,已成危房,被围起来不让进。不理解景区为什么不做点维修工作,搞得像*屋一般,还不如拆了。

今天不适合拍摄丹霞地貌,因为是个阴天。风景摄影一般取早晚时间,而在这里我的感觉应当在艳阳高照的时候,强烈的阳光打在砂粒上,会产生晶莹的光彩,起伏的山丘在蓝天白云的陪衬下,整体视觉效果应当更加突出。反之,弱光和侧光弱化了这种地貌的色彩。

这是我的推断,今日无法实践,有机会你们来试试。

无论怎么讨论形与色,在摄影中,光线永远是第一位。

02嘉峪关

上午离开张掖,在河西走廊上向着*方向飞奔,道路两侧的绿色越来越少。

中午,到达嘉峪关市。

嘉峪关号称西部第一关,它是明长城在西北的起点。有意思的是,被称为老城关的嘉峪关并不在嘉峪关市内,距市中心有五六公里。我估计是后来铁路规划的缘故。

远远看去,老城关坐落在一个高土堆上,不算很大,更像是一座瓮城。这也不奇怪,那个冷兵器时代,筑出如此高墙,只要里面能驻兵千余,有水井,粮草能支持个一年半载,游牧民族就很难打进来。*事最终目的是为了*治和经济,印象中嘉峪关内还能留宿商队,这座关卡,平时更重要功能应当是税收吧?

嘉峪关是五星级的景区,元的门票,收钱的人将城楼远远地围起来,让你想在外面看看大门都没可能。

找到一个空隙用长焦头吊了一下。太新了,虽是土城墙,也还有不少脚手架,更让我觉得这城墙都不靠谱。我估计,嘉峪关的历史虽然很古老,但这里不会留下太多有价值的文物,铜钱?破碗?堆出来的土墙城楼显然都是仿古建筑,能有什么货色?

此外,由于昨天下雨耽搁看丹霞地貌,今天也没更多时间,同行的队友对嘉峪关的兴趣也不大,我几经犹豫,还是离开了。嘉峪关是我第一个过门而不入的5A景点。

之后飞车掠过玉门关,不是春风而是热风,车外气温30多度。几天前还在藏区穿羽绒服,现在就跑到沙漠边上来烧烤,这是在搞热处理工艺。

一路盐碱地、戈壁滩,走了很远才能遇到一个绿洲。

途经一片雅丹地貌,没什么景色可言。雅丹地貌好看的不多。至于喀斯特地貌,这回西行的路上遇不到的。

雅丹地貌

傍晚7点半进敦煌市,天气阴沉,风起*沙。

修订版后记

本文介绍了三种地理形态,写作的时候以为不会遇到喀斯特地貌,没想到在西行尾声却去了一个以喀斯特地貌闻名的5A景区,猜猜是哪儿?

补充一句:《摄影地理学》是我瞎编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