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新四化蹲点采访农家乐摘杨梅卖腊 [复制链接]

1#
南昌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53163.html

赤水河谷王茂祥摄(贵州图片库发)

沿着赤水河谷一路向前,在距离元厚镇红*一渡渡口8公里的一片狭长谷地,侏罗纪、白垩纪河湖相红色沉积岩裸露出地表,在重力崩塌、风雨侵溶等物理生化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宝塔状、城堡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峰林状的无数奇异的丹霞地貌景观。高米、弧长约米的佛光岩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随着年赤水丹霞与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大著名丹霞地貌景区组成“中国丹霞”项目,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表决,成为中国的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作为“赤水丹霞”核心景区之一的佛光岩景区迎来了旅游的大发展。

赤水佛光岩翁永学摄

但如果不是当地人带路,恐怕少有游客会注意到位于佛光岩景区大门左手边的一条山路。“这一片的切割深度在米至1米之间,海拔急剧沉降、谷深坡陡……”在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刘邦友的带领下,车子沿着山路盘旋而上。

果真如刘邦友说的那样“谷深坡陡”,大坡度的通组路怕是外地人也不敢开。这么想着,便听刘邦友说:“夏天杨梅采摘的旅游旺季,上山的路堵得很,村民们都盼着*府能够把山路再拓宽一点,这样上下山可以会车。”

“生意这么好?”车辆继续在山路上飞驰,青翠的竹林从路两边相对而出,尽管每每经过弯道都让人有些紧张,但生态环境确实是好得很。就这样行驶了差不多30分钟,车辆经过山顶的一片茶园后,在一片略为开阔的平地间停下。

位于五柱峰村柏杨坪组的老袁家杨波摄

这里是五柱峰村柏杨坪组,位于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而眼前这座宽敞的黔北民居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老袁家。

老袁与张克花

宽敞、干净是我对老袁家农家乐的第一印象。柴房外面晾晒着青菜,墙根下有一条清澈的沟渠,对面是厨房,我们造访的这天,老袁一家人正在厨房里忙活。

房子是L型的布局,再往前走是堂屋和厢房,除了自住外,好几间房间都被布置成了乡村民宿,里面有简单的家具和床品。老袁家院子很大,目测可以停下七八辆车子。院子前是一片杨梅林,视野极好。

宽敞、干净的老袁家刘明灵摄

老袁招呼我们把车停在院子里,然后在屋檐下坐着喝茶。听说要接受采访,她的妻子张克花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老袁名叫袁选伦,袁家是当地大家族。据老袁介绍,由于父辈兄弟较多,一起修建了这宽敞的大房子,后来大家慢慢都出去了,现在只剩下老袁家这一支留在柏杨坪组。说起过去,这里算得上是元厚镇的边远地区,山高路远,天没亮去镇上赶集要到天黑了才能回家。山上不通电,山路崎岖难行,村民们以开荒垦地种田为生,因为靠山吃山,也有人偷偷会砍伐林木去卖。

年,张克花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从河对面的村子嫁过来的。因为每家每户都有竹林,张克花就在自家林地里砍一些楠竹做成筷子,四五角钱一捆,拿到元厚镇上去换点钱来补贴家用。最开始是纯手工制作,后来逐渐用机器加工。但随着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不断扩大,老袁家所在的柏杨坪组也被划入了保护区的实验区内,生活上有了诸多约束,大家的心里都不太安逸。毕竟年以后,国家*策规定退耕还林,粮食价格也上不去,村民们不能靠种地谋生,同时还要肩负起遵守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责任与义务。

老袁和妻子张克花杨波摄

老袁家生活的转变是在年。那一年,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们频繁地到村里来考察、调研,他们住在老袁家召集村民们开会,动员并征求村民们的意愿。最终,经过专家们的充分论证,在柏杨坪建立杨梅基地。

杨梅基地

为了提高村民们的种植积极性,保护区管理局与村民们达成协议:由保护区管理局负责提供种苗资金、栽培技术指导、苗期肥料、农药;村民则提供土地,负责日常管理。收益保护区与村民三七分。同年便从贵阳乌当区阿里杨梅基地引种东魁、荸荠两个品种共株种苗,年春季又从该基地引种株建成了亩规模的杨梅基地。

“说是三七分,但管理局把技术和种苗提供给我们后,并没有从中获利,相当于是基地的收益都归老百姓。不但如此,他们还在我们这里购买杨梅付钱给我们。”老袁说这样的好事情,让村民们一开始积极性很高。

据刘邦友介绍,选择在柏杨坪建立杨梅基地是根据当地的海拔气候、光照、土壤性质等自然因素。杨梅属于特色生态产品,从长远看可以提高保护区内居民生活水平,使得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并行不悖,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但杨梅作为一种因地制宜的特色生态产品,投入产出的时间较长,需要经过长达十年的栽培管理,才能进入真正的收获期。

老袁家的杨梅林杨波摄

在保护的基础上,选择生态型的产品,长长久久地劳作下去,等待10年以后的丰收。这对于想要“靠山吃山”的普通村民来说,未尝不是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因为杨梅成熟期短,杨梅的销路起初也成了柏杨坪组村民们的难题。

“如果短时间内销不出去,那采摘的杨梅基本上就会坏掉;但如果客户上门了,采摘大量杨梅又需要很多时间,忙也忙不过来。所以渐渐地,也有村民放弃了种植杨梅。”老袁说,有一年雨水特别多,他们种的株杨梅基本上都烂在了土里,一颗也没有摘到。

雨水浸润着老袁的泪水,他想狠狠心把眼前的杨梅树都砍光,像父辈的叔伯们一样离开这里打工去。但妻子张克花劝阻道:“好不容易都长得这么大,砍了多可惜。”

干净整洁的黔北乡村刘明灵摄

这样坚持到年,老袁家的杨梅树能够年收入近万元。也正是从那几年开始,随着“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成功,老袁家山脚下的佛光岩景区火了起来。

新的发现

天南地北的游客冲着世界自然遗产的金字招牌慕名而来,总有这么几个眼尖的、腿勤的,能够找到山顶上的柏杨坪来。

炎炎夏日,赤水的气温不低,但海拔米的柏杨坪却是清风徐来,一阵凉爽。游客们像发现了世外桃源一般发现了这里。老袁家因为房子宽敞,在过去有过接待的经验,在游客们的要求下,便张罗起大家吃饭的事情。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来吃饭的游客越来越多,老袁家农家乐也就顺理成章地做了起来。

爽口的腌青菜、凉拌竹笋、腊肉、腊香肠、炒土鸡蛋,老袁家的菜很简单,却因为新鲜生态,颇有风味。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忙,老袁一家几乎顾不上杨梅的采摘了。六七月的时候,有游客看到了老袁家的杨梅树上挂满果实,便问多少钱一斤。张克花心想杨梅挂在树上,摘下来费时费力,不如作为一种饭后乐趣,供游客采摘。“只要是吃饭的客人,不是大批量采摘,我们一般都不收钱。”张克花说。

新鲜生态的农家乐

如此一来,老袁家的农家乐有了季节性的体验产品——摘杨梅,开始朝着乡村旅游的方向发展。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农事体验,游客们在老袁家停留的时间从一餐饭变成了一个周末,张克花把家中的几间空房收拾出来布置成民宿,供想要留宿的客人使用。在保护区管理局的宣传帮助下,柏杨坪杨梅基地成了黔北川渝一带小有名气的夏日避暑、杨梅采摘乡村旅游点。也就不难理解,上山时刘邦友说的那句“夏天杨梅采摘的旅游旺季,上山的路堵得很”了。

“最初是60元一个人,现在涨到元了。夏天很多游客会自己带帐篷来,就扎在我们家院子里,我们只管饭,也有住在家里的,但都是收吃饭的钱。”就在张克花感叹杨梅采摘就两个月,农家乐却一家四季都可以做时,老袁家的乡村旅游发展到这里还不算完。

“客人来我家吃饭,觉得这个腊肉、香肠比较好吃,带回去给亲戚朋友吃。没有想到越传越多,大家留了联系方式,常常在网上预定,我们顺应需求也就开始卖腊肉香肠了。很多事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很难意料得到。”

记者在老袁家的厨房里看到了专门熏香肠、腊肉的场所,屋顶上也都是晾晒的地方。据了解,相比起百元出头的农家乐,卖腊肉香肠才是老袁家如今最大的经济来源。一年做多少,就有人收多少。年,老袁家腊肉香肠的营收大概有40万元。但归根结底老袁家腊肉香肠的风味独特,也同杨梅一样有赖于柏杨坪组的生态气候。

从没有想过能够靠腊肉香肠发家致富的老袁一家杨波摄

现如今,老袁给儿子在赤水市区买了商品房,老两口却依旧守着老屋门口的青山绿水。为了发展农家乐,他们在家门口种了些花花草草供游客观赏,也想过要在附近开发一些生态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体验。但由于地处保护区的实验区,一切也还得根据规矩行事。

“偶尔会去城里住住,但还是更喜欢这里的好空气,活了一辈子,觉得勤劳致富吧。年轻的时候也没有想过生态能够带来富裕,很多事情还是要用时间来证明。”张克花的脸上露出笑容。

记者在老袁家采访杨波摄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曹雯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实习生卢钱沙

编审/李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